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4年,中國一共製作了212部電影,票房突破15億元,產量和票房都創造了歷史新高。
進入2005年,這是中國電影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是中國電影誕辰100週年。100年前,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用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拍攝了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這是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影片,標誌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2005年中國電影表現出“百花齊放”的燦爛局面。1月,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手機》上映後,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2月,顧長衛執導的影片《孔雀》獲得第55屆柏林電影節第二大獎——銀熊獎這一年的12月,投資3。5億元人民幣、由陳凱歌執導的史詩鉅作《無極》上映。這部大片由全亞洲最重量級的明星陣容主演,無論是投資金額還是製作陣容,都可用“最大”、“最強”來形容,使得2005年中國電影的賀歲檔期形成了《無極》的蔚為壯觀熱潮。《無極》上映後首周票房就輕鬆衝破億元大關,再次重新整理中國電影首周票房紀錄。雖然《無極》票房來勢兇猛,但後勁乏力,最終在國內只獲得了近2億元的票房收入。2005年中國一共出產了260部電影,電影票房突破20億元。
2006年,中國的商業大片光影四射,迎來了更加輝煌的一年。1月,投資3千萬美元的《霍元甲》在全國上映;9月,投資兩千多萬美元,被稱之為馮小剛轉型新作的《夜宴》上映;11月,投資1600萬美元的《墨攻》上映;12月,由張藝謀執導、以3。6億元投資再創中國電影投資新高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2006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突破25億元。
2004—2006年是中國電影尤其是商業大片電影的繁榮時期,大片紛至沓來,呈現出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至此,“大片”不再是好萊塢電影的專有名詞,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新型別。中國大片已經成為中國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滿足大眾不同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同時,也重構了中國電影的文化生態。
從2002年張藝謀《英雄》裡的“大風”吹到2006年12月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國大片走過了5個年頭。以“大投入、大製作、高調造勢、高票房回報”為標誌的中國“商業大片”蔚然成風,在中國甚至世界影壇上出盡風頭。但是中國大片在本土的遭遇,卻遠不如“舶來”的美國影片“幸運”,很多國產大片要麼票房慘淡而“明珠暗投”,要麼逃不出“叫座不叫好”的“厄運”,與美國好萊塢式大片“既叫座又叫好”的市場反應無法相比。中國商業大片似乎還是“一座根基不穩的樓閣”,在題材選擇、故事情節、思想靈魂等方面仍顯薄弱。
第二部分 第77節:尋樂(3)
在題材選擇上,中國商業大片的選材範圍狹窄,選材型別趨同。有人說,中國大片就是姓“武”,名“俠”,字“功夫”,號“舞刀弄棒”。這5年來的國產大片幾乎是清一色地選擇了古裝加武打、陰謀加愛情之型別,都是“當紅影星+刀光劍影”的模式,傳統文化、本土素材被簡化成一大堆打打殺殺的娛樂元素。
在故事情節上,中國“商業大片”的奢華形式和空洞內容形成強大反差。有人說中國的大片就是一頓視聽的盛宴:武打眼花繚亂、畫面美輪美奐、服飾華麗堂皇、色彩鮮明誇張、音樂震撼發狂在內容敘述上,中國大片的故事胡編亂造,主題生拉硬扯,情節經不住推敲,人物扁平單薄,語言荒唐可笑結果是除了給觀眾留下幾個電影明星的魅影和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絢麗場景外,很難留下震撼心靈的故事情節。
在思想靈魂上,中國大片缺少人性的光亮和大愛情懷,沒有人性美的靈魂。在國產大片中,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表現出一種令人窒息的冷血人格,常以赤裸裸的冷血和變態的殘暴表演來展現“人性之惡毒”。國產大片總是靠玩“狠、毒、怪、異”取勝,在極盡暴戾手段之時,對社會、人生不能做深入的探索和領悟,缺乏思想靈魂和人文情懷,難有精神提振作用。
另外,中國商業大片還存在“票房口碑兩極化”、“宣傳營銷炒作化”、“市場運作單一化”等問題。
一位學者對中國的大片做出了這樣的深刻分析:“中國大片在根本上缺少愛心、缺少格調、缺少優秀文明的文化內涵。中國大片要擺脫‘叫座不叫好’的厄運,就要從玩技術、玩陰暗、玩噱頭的誤區中跳出來,賦予影片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大愛情懷。”《中國大片缺什麼?》,肖鷹,《中華讀書報》,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