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終,《英雄》在北美地區獲得4。5億元的票房,在日本獲得3億元票房,在歐洲獲得1。7億元票房,在韓國獲得1。2億元票房,加之在中國大陸地區至少獲得的2。5億元票房。《英雄》這部影片總計獲得了不低於13億元人民幣的空前收益,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以及華語電影世界的“救世主”。
《英雄》在美國發行公映時,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對《英雄》給予報道,《紐約時報》用了整整兩個版面,稱“《英雄》經典得就像中國的《紅樓夢》”,是奧斯卡獎的無冕之王;《亞利桑那每日星報》的評論說:“96分鐘的視覺奇蹟令人口乾舌燥、靈魂出竅,你別無選擇,只能在癲狂狀態中驚呼一個字:張!”美國《時代》週刊發文說,《英雄》肩負了亞洲電影的希望
數年後,若有人要寫中國的電影史,《英雄》將會是不得不提的一筆。
2002年,《英雄》在亞洲地區公映後,隨即獲得了200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但這部驚世之作最終還是沒能成功“衝奧”。然而,無論是從藝術角度講,還是從市場效應看,《英雄》這部古裝武俠電影無疑代表了當時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也開創了中國電影的一個新紀元。
《英雄》開闢的這個新紀元,就是中國“商業大片”電影時代的來臨。2億多人民幣的鉅額投資,國際當紅影星組成的豪華陣容,神美精良的高階製作,新穎的藝術技巧,空前的票房收入。《英雄》具備了一部“商業大片”應有的一切元素,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
在中國,“大片”學名為“進口分賬影片”1994年,為改變電影市場的蕭條局面,中影公司向電影局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影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中國人對於“大片”的最早接觸要追溯到1994年11月,那一年中國首次引進了一部進口分賬式影片《亡命天涯》,“大片”從此就不斷地出現在中國人的視野裡。
在世界電影工廠好萊塢,所謂“大片”一般應必備的元素有:鉅額投資、巨星雲集、巨大場景、故事離奇、情節動人,加上大導演、大公司,影片在票房、口碑上常常實現多贏。1987—1997年的十年內,好萊塢的大片之風颳到了極致。在1997年,投資2。5億美元的超級巨片《泰坦尼克號》在全球上演,最終獲得了18億多美元的票房,創造了世界電影史的奇蹟。
第二部分 第76節:尋樂(2)
就在1997年,中國的“大片”也開始踏上了實驗之路。這一年,為紀念香港迴歸,中國導演謝晉拍攝了國內首部億元投資的影片《鴉片戰爭》。但這部大片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市場效果。
經過近4年的嘗試探索,2000年,投資1600萬美元,由中國臺灣導演李安執導的古裝武俠電影《臥虎藏龍》在全球上映,成為2000年華語電影的代表作,一時被譽為“國際級武俠巨片”。這部“巨片”最終不僅獲得了2億多美元的票房收入,而且在2001年奧斯卡電影獎上,還獲得最佳外語片獎等四項大獎。《臥虎藏龍》創下了華語片多項紀錄,成為第一部取得如此輝煌成績的華語電影作品。
也許是李安的成功啟發了其他導演,使逐漸淡忘了中國古典武俠情懷的電影人醍醐灌頂,原來武俠片也可以這麼拍,原來中國武俠片還有如此大的國際市場。票房收入和衝擊奧斯卡“小金人”的雙重誘惑,讓中國的不少導演開始選擇拍攝中國武俠式題材大片。
2002年8月,一部投資2000萬美元的武俠大片《天脈傳奇》上映,這部影片除了在宣傳推廣時引起了巨大反響外,上映後不久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效果似乎是不溫不火。2002年12月,張藝謀執導的《英雄》橫空出世,這部影片獲得的空前成就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式武俠題材電影的魅力。
2003年10月,號稱是導演何平“十年磨一劍”的史詩巨片《天地英雄》上映。雖然這部影片當年票房收入不到上一年同期《英雄》2。5億票房的零頭,但4千多萬的票房收入也是當年國產電影的最高紀錄。
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商業大片駛上快車道,進入了一個繁榮期。2004年7月,張藝謀的另一部武俠片《十面埋伏》誕生,當年就獲得了1。5億元票房的收入。在這一年,由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周星馳導演的《功夫》等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收入和觀眾口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