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年12月7日。
中國商業大片一部接一部地出爐,一次又一次地向奧斯卡發起衝擊,但無一例外地都是折戟沉沙,鎩羽而歸。隨著古裝、武打、陰謀、愛情模式陌生化的消失,“叫座不叫好”的局面終歸會以“既不叫座也不叫好”來終結。
經過2004—2006年的繁榮和紛爭後,從2007年開始,中國的商業大片進入調整轉換期。
2007年12月20日晚,跟5年前的那個夜晚一樣,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許多觀眾都被一部電影感動著流淚。這一次不是張藝謀的《英雄》,而是馮小剛的《集結號》。看了《集結號》,很多觀眾都流下了眼淚,有人甚至說自己的靈魂受到了一次“洗禮”。
進入2008年後,作為賀歲檔力作之一的《長江七號》,一上映就博得了“很開心、很溫暖、很震撼、很激動”的好評。另外《赤壁》、《畫皮》、《梅蘭芳》等
影片在2008年也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精神享受,實現了觀賞性和藝術性的共同提升。這一年中國電影產量達到406部,票房總額達到43億元。
2009年依然是華語電影大年,整個年頭都被寒假檔、賀歲檔、暑期檔等電影檔充滿著,《二十四城記》、《風聲》、《花木蘭》等影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引起人們的眼球關注。這一年,作為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獻禮影片《建國大業》,上映一個多月就創造了4。1億的票房紀錄,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讚譽。這部主旋律式電影很好地把握了弘揚主流意識形態、追求商業利潤和堅持藝術價值之間的關係,利用大量明星客串加盟,保證電影票房收入,使其成為中國主旋律題材電影的登峰造極之作。這一年中國電影故事片產量達到456部,全國城市電影票房收入達到62。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