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4/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一般人民則受了初等教育。第三個時期,即1949 年以後,毛希望的是把教育政策的中心放在人民群眾身上。所以他試著採取蘇聯的制度,培養意識形態健康的技術專家。但是實際的制度仍然是面向兩個方向:一方面給全國人民一種現代教育和技能,另一方面是訓練多學科的現代知識階層,以取代舊式的儒生― 士大夫行政官。但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限的資源,怎麼能把現代的文化生活給予群眾,而同時還要培養一批受過高階訓練的知識階層呢?
1949 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用極大力氣模仿蘇聯教育制度。這種模式強調訓練實用科目中的科學人員,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於是中共改組了基督教會大學和國立大學的文理科系統,取而代之的是創辦了2O 個新的科技院校和26 個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約200 個高等教育機構中,只有13 個是有文理學科的綜合性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的這一改組結果,使絕大部分學生轉人技術科學,而放棄了原來的人文課程。原來那些課程訓練出來的畢業生,有很多政治概念,而很少懂得技術,特別是政治學系和經濟學系的居多。換句話說,這個轉變主要是使高等教育從培養政府高階官員轉移到培訓技術人員。中共當然有它自己的吸收行政管理人員的渠道。這裡可以看出切斷一般文化教育和國家政策之間聯絡的企圖。
蘇聯模式也改變了提供教學方案、資料和教科書的制度,以適應由中央統一制定各種專業訓練培養計劃的需要。1952 年11 月成立了一個蘇聯式的高等教育部。各種俄文的專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