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57 年的反右運動使很多有現代思想、傾向於西方的中國知識分子,也就是我說過的中國的自由派、那些1949 年以前過來的人,成為受害者。他們是主張專家判斷的自主權的,這符合中國的孔孟傳統,即學者治國的正當原則。和他們一起受迫害的還有現代業務專門家,他們也是要求在他們領域內的自主權的。一旦這些人在1957 年都被剝奪工作以後,毛的中國革命就準備進人第二階段,即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時候黨和國家機關― 其中的人又多是知識分子― 也都被停止工作。
在毛去世了以後,鼓勵知識分子變成了頭等大事。鄧小平改革中的教育方向是創造一批蘇聯模式的知識分子,就是適合於官僚機構要求的,既有專門學識,又聽話的人。在l978 一1979 年的短短兩年時期內,這個政權曾允許過北京”民主牆”上貼“大字報”,鼓吹個人自由和民主,但不久以後就取消了。
中國自由派精神繼續在文藝和其他方面有所恢復,但是免不了要碰到舊日國民黨的老問題:讓自由的鐘聲敲下去吧,遲早它會敲響一黨專政的喪鐘;但如果嚴厲地禁止,又會驅使有才能的人處於敵對地位,而那些人才卻是不可缺少的。對於這個進退兩難的問題,沒有現成的方法來處理,正像我們美國人永不停頓地試圖為德行立法一樣.難乎其難。一度在工農業的小型企業間允許實行責任制,可是不久,在1953 年初文藝工作單位就大肆搞起合同來了。不過這股風很快就剎住了,因為太多不可控制的言論都出來了,其中有些是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這四項原則就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
有一個影響更大的問題,就是社會風氣的現代化節奏快得幾乎等於西方化了。例如中國男女青年雖然沒有結婚,已在公共場所拉起手來,有時甚至於接吻,以前這是隻限於在臥室裡發生的動作,因為人們都知道它會引導到什麼地方去。不但如此,物質的東西超過彬彬有禮的言行而佔優勝的地位。一個世紀以前的老頑固,必定在墳墓裡氣得暈頭轉向,毫無疑問,他一定留下很多後代子孫。
上面提到的鄧小平提出的新中國“對外開放”的幾個方面,不過是現在正在進行的變革的例證。我們在這裡還不能估量語言在怎樣改變,文學在採用什麼形式,行為的規範在發生著什麼變化以及不大具體的中國文化因素在如何日新月異地變化著,以適應“現代化”的物質積累。這裡不能試圖檢閱、更談不上總結中國在勸年代的發展。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宇宙,充滿著變異、對比、尚未解決的問題和過多的人口― 他們不管怎麼樣都必然要生存下去!
19 透視
在第一章裡,我們提出一種觀點,即在革命過程中,將科學和技術發展所產生的巨大物質影響同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深刻而又緩慢的變化區別開來是有益的。表面物質的可以看得見的變化掩蓋著社會變化的緩慢潮流― 這個隱喻提出的問題無凝和它解決的問題同樣多。這就使我們從熱湯中爬出來又跳進火坑裡。但是它有一個用處,就是把“現代化”的物質的東西,例如城市、動力機器、蒸汽運輸、公路、公共汽車等現代世界司空見慣同中國人民按他們自己的生活和文化方式形成的特定價值觀念、傾向和社會習慣區別開來了。(所有這些字眼都需要給以定義,但是在一部敘述性的歷史著作中,我們只能使用可以找得著的字眼,不然的話,就敘述不成了。)
以上的設想,使毛澤東找到了他在歷史中佔據的位置― 他聲稱要成為一名社會文化變革的工程師,雖然他的兩項主要創作都沒有成功。這意味著中國儘管有了令人矚目的現代化成就,但仍然面對著社會革命的問題,換言之,就是怎麼樣使農民更充分地進人到國家活動中去。政治的目的是避免叛亂。文化的目的是使有才能的人發揮作用。經濟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擴大生產。現代化和社會革命,有時乍看起來好像馬克思的生產力和上層建築的關係,但如果是這樣,這個觀點在這裡就是因果倒置了。變化較慢的層次是文化;現代經濟變化是比較快的。中國工業化(現代化)之遲緩,是由於中國有高度發達的和精美的文化之故。換言之,19 世紀90 年代以前中國的上層階級已經如此有文化和如此聰明,以至於他們不要求現代化。
革命總是遭遇一個共同的命運:在當時它們似乎像突然爆發的火山似的,既不可預側,又無法控制。但事過境遷回顧它們時,卻都漸漸淹沒在風景畫中,好像一座山的兩邊山腳,因和果都分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