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收清麥子,打清場,除了秋田管理之外,沒有其它的活兒幹,每個村子都要請說大鼓書的藝人,到村莊上做場子,一部書一說就是十天半個月的,有的甚至要說上一個多月,一本書接著一本書的說。許多人驚訝,那些說大鼓書的人,記性怎麼這麼好,肚子裡怎麼這麼能夠盛貨?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實際上這些說書的,所說的書大都是程式化,公式化和格式化,每一個故事,除了故事的人名地名和主要情節的不同,其他大都是大同小異的,特別是那些唱段,在這個故事裡是這樣,在那個故事裡還是這樣。例如,觀戰篇,行軍篇,誇美女篇,貶低人篇,都是一樣的,因此只有記住個故事的大綱,主要人名和地名,把這些一組合,就能夠唱十天半個月,聽書的人,大都是聽個熱鬧,也沒有誰去認真研究。
那些說大鼓書的藝人,很會抓住人心,一回緊接一回,故事一個套著一個,聽得許多孩子入了迷,就像現在好多的孩子迷戀網咖遊戲一樣。大柱子就是這些迷戀聽書的孩子中的一個。一些黃花大閨女,聽書聽得入了迷,跟著外鄉的說大鼓書的藝人跑了的,也大有人在。旮旯村先後就有兩個大姑娘,長的十分的搶眼,跟著蘇北的說大鼓書的藝人跑掉了。這個村的何半仙曾經說過,“我們旮旯村最美的兩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那兩個說書的,三斤半的鴨子,二斤半的嘴,論體力不如大柱子,論智力,不如大黑子,可以說是文不能賣油條,武不能挑水,我們旮旯村那兩個姑娘,骨是二郎山的石頭做的,肉是桃花塢的桃花做的,那可是足斤足兩的美人兒,若是生在東周列國時期,不亞於褒姒,若是生在唐朝,造成安史之亂的恐怕不是楊玉環,這兩個姑娘,可惜呀,實在可惜。憑著她們的長相,找個城裡吃糧票的,完全沒有問題。這兩個小子,光屁股跌在大閨女身上,該屌走時呀。”透過這個小小的事情,可見說大鼓書的,當時在人們心目中是很有份量的。
農村人對大鼓書的迷戀,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初期,隨著電影的普及和電視的出現,以及各類縣鄉文藝團體的活躍,人們的娛樂生活有了更多的選擇,人們的娛樂渠道,開始出現多元化的傾向,這說大鼓書的才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
人們對於說書的偏好,在農村持續了好幾百年,可以說從明清市民文學興起以來,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說唱文藝一直佔領著農村文化市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劉蘭芳說《楊家將》時候,還是傾倒了全國人民。那時,每當廣播裡、收音機裡到了播送劉蘭芳說《楊家將》、《岳飛傳》的時辰,農村的、城裡的大喇叭底下,都聚集了好多人,都伸長脖子,聚精會神的聽。特別是在農村,每當到了這個時候,可以說是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生產隊勞動歇息的時間,往往也都安排在這個時候。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隊長還不安排歇息,那活兒也就沒有人幹了,大家都拄著鋤把子,眼直勾勾的朝村頭的大喇叭望著。要是不等劉蘭芳說書說到“且聽下回分解”時候,就叫社員們幹活,那這個隊長就是不識時務的,會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毫不誇張的說,劉蘭芳那時候在廣播裡說評書,就像現在的高考指揮棒一靈驗,不亞於現在的人們,對世界盃的迷戀程度。那一階段的收音機非常暢銷,你要問他買收音機幹啥?回答要麼是聽天氣預報,要麼就是聽劉蘭芳說大鼓書。當初,兒女們孝敬父母的方式,不是買腦白金,不是買黃金搭檔,而是買一臺收音機,送給父母聽劉蘭芳說書,可見說書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很有魅力的。
大柱子學說書,完全是被生活逼出來了,1963年他的父親雖然做牢回來了,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又被被扣上壞分子的帽子,和地、富、反、右並列成了五類分子。這五類分子在當時就是階級敵人,是被專政的物件。
就是這樣的背景,望子成龍的大柱子爹,他寧可讓比較聰明的、已經上了小學三年級的大蘭子退學,還是叫笨的不能行的大柱子去上學。
他和大柱子媽共同的的理論:女孩遲早是人家的人,讀個一二年級,能夠分清男女廁所,到城裡能夠找到廁所拉屎撒尿,能夠認得錢,認得工分就行了,女孩子不做生意,不做買賣的,認得那麼字有什麼用?那字裡也長不出蔥花油鹽來。
可是有心栽花花不發,這個大柱子實在笨得可以,連上了三個一年級,三年各門功課加起來不到100分,本來上學就晚,又蹲了幾年,到第三年一年級的時候,大柱子已經人高馬大的了,按照農村人的話說,是個半拉橛子小夥子了,比教他的老師還高,他自己在教室裡坐著,也感到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