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力,耕田種地。”
楊鑫高興地說:“我很聰明,我長大以後不會種地,不會賣苦力的。”
楊文修說:“對,我們鑫鑫以後長大了要讀書,要念大學。要考清華和北大。”
楊鑫坐在爺爺膝蓋上:“爺爺,清華北大是啥呀?”
“清華北大就是大學。讀了大學才有出息,才能成材。你奶奶不讀書,所以一輩子受苦。你爸媽沒讀書,所以一輩子也要受苦。你不要學他們,你要好好唸書。”
他教育楊鑫:“越是女孩子,越要好強,越要好好的唸書。只想著嫁個好男人,自己卻沒本事,就算嫁了人,也會被男方看不起。咱們得自己有出息。路是自己一步步走的,飯是自己一口口掙的。只有自己努力,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楊鑫說:“我肯定會的。等我進了學校,我就是第一名。”
楊文修笑的合不攏嘴說:“第一名好,第一名好,第一名有出息,你要是第一名,爺爺給你交學費。”
楊文修給她講故事。
講狼來了,講熊外婆,講抗日英雄王二小。楊文修不愧是教書的,很快講故事,把楊鑫聽的是全神貫注。
他一邊講,一邊給她唱歌,唱的是那首《王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坡上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他嗓音很柔和,歌聲飄飄蕩蕩,真好聽啊,楊鑫跟著他學唱。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敵人向一條山溝掃蕩~”
她後來,聽不懂歌詞了,只是跟著楊文修哼哼。
這首歌曲子很慢,有點難。
唱完,楊鑫搖晃他胳膊:“爺爺,我要聽張老三!”
她雙手合了拍子,搖頭晃腦,跟著歌調打起節拍:“張老三,我問你。你給我唱。”
楊文修說:“這首歌叫《黃河對唱》。”
楊鑫不懂,說:“我不要聽黃河對唱,我就要聽張老三嘛!你給我唱張老三。”
楊文修笑著給她唱。
這也是一首抗戰的歌,節奏明快朗朗上口。
“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裡?”
“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
他起了個頭,楊鑫就奶聲奶氣接著唱:“我問你,在家裡,種田還是做生意。”
楊文修接道:“拿鋤頭,耕田地,種的高粱和小米。”
楊鑫唱:“為什麼,到這裡,河邊流浪受孤悽。”
楊文修唱:“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無訊息。”
“張老三,莫傷悲……我的命運不如你……”
“我不會唱了。”楊鑫說。
她理解力有限,聽不懂後面的詞了。
楊文修雙手笑打著拍子,獨自把這首歌唱完。楊鑫在他懷裡,和他一起快樂地拍著手,小腦袋偏來偏去。
她特別喜歡聽人唱歌。
楊文修唱一首歌,她要問:“這裡面有啥故事?”催楊文修講故事。楊文修講個故事,她要問:“這個故事的歌兒呢?”
故事和歌兒結合起來,便是她的好奇心所在。
除了故事、兒歌,楊文修也常常提起熊碧雲。
“我不是嫌她醜,也不是嫌她沒文化,我是看不起她懦弱無能。”
楊文修惆悵說。
“人可以窮命但不能窮志,再窮再苦,也不能軟弱。”
秋天的傍晚,他揹著楊鑫,走在通往鄉鎮的黃土路上。山路很崎嶇,他身體不太好了,一步一喘,只能放慢著腳步。
空蕩蕩的道路上,只有祖孫倆蹣跚的背影。
?? ?“我小的時候,家裡窮。白天去上學,晚上回了家,還要去坡上撿柴、打豬草、餵豬、做飯。有一次因為有道題一直做不出來,算到天黑忘了時間,我媽,就是你老祖祖,下地回來,看到豬還沒喂,一巴掌就打過來,臉都給我打腫了,書給我扔到水溝裡去。我呢,哭一場,還不是老老實實去餵豬,自己把書撈起來,晚上點著燈一頁頁粘上。家裡窮的飯都吃不起,父母整天務農,累死累活,哪個管你讀什麼書?全靠自己發奮自覺。”
他本就是個教書的,有那給人上課的癮頭,見著小孩子就要諄諄教誨。孩子越懂事,他的話越多,就越是語重心長。
???“我那時冬天去唸書,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