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賦予了窮人相對於富人的優越地位,被壓迫者可以把貧窮轉變成為一個推動民主革命和政治變遷的誘因。
現在隨著實體經濟的轉移與衰敗,虛擬經濟的興起,發達國家的普通民眾逐漸淪為消費社會的新窮人。在寡頭控制的輿論與意識形態的引導下,消費成為西方社會的最重要特徵和至高的道德準則。新窮人作為不合格的消費者,無法盡消費者義務,轉變成為被拋棄、被剝奪權利以及被降格,被阻隔或者被驅逐出其他人得以享用的社會盛宴的邊緣人。新窮人喪失了在精神上對於富人的平等甚至優越感。富人不再是窮人的敵人而是榜樣,不是令人討厭的人物而是崇拜的偶像,比如巴菲特、索羅斯和比爾·蓋茨之流(詳見拙著《巴菲特陰謀》,雲南人民出版社)。
在消費社會的意識形態影響下,儘管工薪階層實際收入下降了,但整體消費卻不斷攀升,整個西方國家消費了全世界80%的產品。美國家庭消費佔GDP的比例卻從20世紀60年代的60%上升到2007年的70%。為了購買琳琅滿目的商品,工薪階層不斷地依靠借貸來提高消費水平。美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例也從20世紀60年代的40%提高到2007年的100%。幾乎2/3的銀行卡持有者(主要是工薪階層及中等收入家庭)向銀行借款,2005年年底,所有未還的信用卡借款總餘額達到8380億美元。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的消費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因。
美國消費支出的增長大大超過了實際收入的增長,這導致整體消費借貸與可支配收入比例的增長。有待償還的消費借貸與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1975年的62%增加到了2005年的127%。對於那些中等收入的家庭來說(全美家庭收入水平由高到低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