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觥�
一個小娘子的死活,能危害到大宋嗎?
皇帝心裡嗤之。
名可秀今日以刑論仁,皇帝覺得這是她對前日論講王道的進一步闡述。
皇帝深心讚歎,看了衛希顏一眼,笑道:“國師家有賢妻呀。”
趙昚真心覺得衛希顏這個沒“道德”的,有個持道為正的妻子,是天下之福。
衛希顏認真道:“陛下難道不覺得我也是賢妻?”
皇帝:“……”
作者有話要說:國師閣下,你被皇帝陛下鄙視了喲~~~~~~~~
☆、稷下盛會(九)
名楓山言辭如刀啊。
柴贇看完《大周官報》,搖了下頭;微微笑了起來;傳內侍召來大理寺卿。
“齊氏阿湖案;及早了結吧。”沒有爭辯的餘地了。
大理寺卿瞥見御案上的報紙;嘴裡微微發苦:這案子再爭下去;就成了他們大周不及大宋仁了。
“臣遵旨。”他拱手應道,“明日寺議後,卷宗提政事堂審覆。”大理寺卿心事沉沉地走出皇宮,抬頭看了會京城遼闊高遠的天空;忽然覺得這案子這般結了也好;至少回家不用再遭夫人白眼了——大理寺卿自我調節的心態還是不錯的。
這日;南北的報紙都賣得更多。
與王霸之辯相比,普通的坊間百姓更關心阿湖案。王霸之道他們不懂;但阿湖案他們都能說上幾嘴啊。坊間百姓大多對阿湖抱有同情,覺得這小娘子喪父喪母又被叔叔賣,真是太可憐了。他們不懂禮呀法呀的大道理,只是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心,覺得不該判死罪。
當然,名可秀說的那些講仁的大道理他們不懂,但聽人解釋“寬刑及庶”的意思後,就覺得這位楓山先生是個大好人。隨著此案件“刑三年”落定,共濟會的名聲在民間更響,尤其在西川的名聲極好。也有更多的有錢商家、土地大戶加入到共濟會中,願意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慈善事情。一句“有多難?”成了人們帶有諷喻意義的口頭禪,專門用來譏諷那些為官貪利,或為富不仁的地主豪戶。“不忘本”也成了人們的一句口頭禪,用來駁罵那些父母土裡刨食供養出來的讀書子一旦高中進士就以父母的寒微為恥——甚至幹起壓榨百姓的事兒。
外間的紛紜反應且不提,稷下論學到了第五日。
開始論講本屆學會的第三大主題,也是最後一個主題。
自從報紙預告後,南北兩國計程車大夫和學者學子們都在關注著這一日。
今日論講的主題是:《中庸》。
論講者:名可秀。
《中庸》是《禮記》中的篇目,不是孔子所著,而是孔子之孫子思所著,秦漢學者將它整理出來。因為不是單獨成書,以前一直沒有得到儒家重視,直到唐宋之際,才漸漸認識到它的價值。二程就很推崇《中庸》,併為其作解義,是大宋儒者公認的《中庸》注義。
大宋儒者為什麼開始看重《中庸》?因為《中庸》之中,包含著儒家修行的方法論。
所謂的中庸之道,其主旨在於介紹儒家修身養性的方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介紹儒家做人的規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交和智、仁、勇等。
《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至德。
先秦的聖人之語都是微言精義,以很精簡的話蘊含了很玄奧的道理,往往讓後人難以精確把握其真意。尤其是講儒家世界觀、思想觀、善惡觀、方法論的《中庸》、《大學》,更是玄之又玄。所以,讀書人必須要讀傳註釋義才能理解。但是,後儒的傳註釋義也未必完全正確,再加上傳承中一些人為的斷章取義——如果說宋儒還算是繼承了孔孟之儒的真義並有發揚,但到了明清時代尤其是清代,儒學就真的是被閹割了,而後再經過近現代時期的動亂和“批孔批孟”運動,造成現代人對儒學認知的大謬也就不奇怪了。
像衛希顏原來所理解的“中庸之道”就是“明哲保身”——這就是大謬。事實上,現代人對“明哲保身”這個成語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所以,中庸之道並不是“中立、平庸”。
名可秀曾道,讀書人沒有讀《論語》《大學》之前,不要讀《中庸》。就是因為中庸之道不容易真正理解,很容易讓人走入“沉默保身”的“不作為”,認為“識時務”就是“俊傑”了。
是以,名可秀在註解《論語》《大學》之後,就集中精力註解《中庸》。因為將重心偏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