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予同等的待遇,對“袁隆平”這些精英公平嗎?——衛希顏認為,精英要對社會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樣的,也要享受更多的利益和資源,這才是公平。如果同樣都只得一塊肉饃,我幹嘛去做精英啊。
“國之終及,在乎公平。”名可秀道。
國家的存在,就是為了公平。而保證公平,就要有秩序,要有分配利益的規則;否則,天下可以不要上位者,沒有皇帝,沒有大臣,沒有精英,全都是一樣的百姓——除非是大同。
衛希顏私心認為,就算是真有大同,也是有精英和非精英兩個階層的,不可能都一樣了。人的智慧能一樣嗎?人的賢愚能一樣嗎?有這些差別就存在精英和平庸的區分。
名可秀論道:“儒家治世之終及,是大同。然在大同之前,是不同。故,施仁者,須‘不同’,又不可‘過’。”
所以,為仁政者,必須承認“不同”,施政也要因之“不同”——利益要傾斜。
但是,這個“不同”不能太過於“不同”——利益過於傾斜,就又失去公平之意了。
名可秀低沉的聲音吟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這是《詩經》中有名的民謠,說的是貴族對庶民百姓的壓榨。
她又吟道:“赤日炎炎似火燒,禾田壠畝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這是道宗趙佶為政時期的民謠。
殿內氣氛變得沉重。
名可秀聲音清越,響於殿內眾人耳邊。
“儒家講君子不言利,但整個君子階層能不言利?精英階層沒有佔據更大的餅?沒有剝削庶民更多的利益?儒家學說講人性,孟子說性善,荀子說性惡。若為善,何以有利益之私?若為惡,何以有仁德禮義?恰如天地有黑白,人性亦如此,沒有純善純惡。是故,人性中有善亦有惡。因為有善,我們能仁德;因為有惡,我們有私慾。因為私慾的存在,故聖人曰,仁愛要有親疏層次,先愛其親,再泛愛眾,再及天下。精英階層對自己的階層施以‘仁’,這是仁愛的層次,沒有錯。但在利益已足溫飽,更甚有衣裘廣宅華車美妾之奢逸,精英階層讓出些利益給庶民有多難?仁愛及庶民有多難?寬刑及庶民又有多難?”
一連三個“有多難”問及人心。
學子們激烈鼓掌。
待掌聲漸止,她又問:“國家何以有禮法?”
“為了人性。”她道。
“無論禮還是法,都是為了‘仁’。”她最終結語。
對阿湖案怎麼判,要看國家的仁到了什麼地步。
衛希顏目光中流露出讚歎。
她沒有想到,妻子會這麼辯議。
但無疑是聰明的!
直接繞過了維“禮”還是維“法”的爭論,將高度上升到儒家的核心:仁。
國家的“仁”是到了什麼程度呢?
是還在親親——仁愛自己的親人?
還是到了親群——仁及自己的利益群體?
還是到了泛民——仁及其他利益群體,下及庶民?
還是到了泛眾——仁及其他國家的民眾?
臺上的稷下學者們都靜默了。
臺下有官員身份的學者們也沉默了。
很多人都在沉眉思考。
片刻,臺下響起掌聲,繼而熱烈,經久不停——學子們是激動的,他們還沒有為一家之主,還沒有為政之派,還沒有牽扯進太多的利益,他們有更多的熱血,有更多的仁善之心和讓國家更好的抱負,他們希望仁德能夠普惠天下。
謝伋閉了下眼,心中嘆了口氣,給名可秀設的這個陷阱等於白設了。從治國來講,謝伋對名可秀的觀點是持贊成態度的——他在大周政事堂為宰相時就提出了“民生”二字,民不生,則國無生。但是,從兩個國家的利益對立來講,他心底是沉重的——道統威脅啊。
趙昚揚了下眉,道:“仁心所向。”
仁,人心向也。掌聲的熱烈表達了人心所向。
對於“平”,皇帝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平,平衡,公平也。
衛希顏說道:“要施仁,最好的辦法是將餅做大,同樣是三七分或四六分,精英階層有了更大的餅,普通百姓也有了更大的餅。”
趙昚想了想,拊掌,“不錯。故要利器。餅大,則兩利也……還可三利。”
形而下為器,要利器,國家的經濟、科技強了,士民兩階層都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