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只相當於廣西路的四分之一,容易統治。大理國的地域比交趾大得多,相當於兩個廣西路,山多林多,部族多,情況比交趾複雜。但是,大理崇信佛教,舉國信佛,民風雖然尚武,但少有謀逆作亂。而白族段氏在國中深得人心,又有三十七部支援,故而烏族(彝族)高氏雖然一度謀位為王,卻在兩朝後不得不還位於段氏,只敢以宰相理國,不敢踞位。我朝取下大理,只要壓下權臣高氏一派,厚待段氏,白族就不會生異心,三十七部也會平伏。更重要的是,大理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儒家對大理影響更甚於交趾。在大理國內,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教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謂之‘釋儒’或‘儒釋’。有這樣的基礎,朝廷在大理的文治比安南還要順利。”
這個時代的大理國地域比衛希顏記憶中的要大得多,包括雲南省、貴州省西部、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幾乎相當於雲南省面積的三倍。衛希顏雖然沒有具體的資料,但測距輿圖,也能得出大致的比對。
而吐蕃的疆域比起衛希顏那個時空的西藏也要廣闊得多,包括不丹、錫金、尼泊爾西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都屬於吐蕃。
她繼續說道:“吐蕃的地域比大理還要遼闊,而且地處高原、雪山,地理、氣候都很惡劣,交趾、大理與之比起來,就是宜居之地了。即使大宋出兵拿下吐蕃,遷居漢民也很難,不比安南。而且,嚴酷的高原環境造就了吐蕃人強悍的身體和驍勇善戰的性格,很難馴化,朝廷要維持在吐蕃的統治,就必得駐紮更多的兵員——長久下去,對國家財政就是個負擔。而蕃地之民的文明教化也遠不及交趾和大理兩國,朝廷要想在吐蕃推行儒家禮治,將會比安南和雲南兩路難得多。相較而言,宗教比起儒家道德更容易推行。”
她教導陳如瑛,“宗教對於維護朝廷統治大有可利用之處。宗教教化人心向善,利於和諧。佛教宣揚忍耐今生之苦,修行來世,道教宣揚無慾節制,這都有利於統治。
“比起儒家信仰需要通讀經書理解聖人之意,宗教的門檻要低得多,只要敬畏鬼神,就有信仰。尤其在文明教化低的吐蕃,有文化的是貴族,平民和奴隸不知何為仁義道德,要讓他們信儒家,遠不如信鬼神來得容易。”
“英華,精神信仰的力量很重要。”衛希顏並不希望她的學生只通軍事,思維廣闊才有利於成長。
她清悠的聲音說道:“我華夏中國自秦朝大一統後歷次分裂,卻總是能走向統一,為何?因為儒家‘大一統’思想的存在。儒家不是宗教,但掌握筆桿子的讀書人尊崇它,而它的思想有利於國家統治,於是君王以儒家治天下,使儒家思想成為國家的規則,上自君臣、下至國民,都必須遵守,久而久之,便成為這個國家的精神信仰,譬如仁、孝、禮、和為貴、謙讓、誠信、寬恕,換句話講,就是國民道德。不論王朝如何更替,但道德根植在骨子裡,不會隨著王朝消亡。這就是精神信仰的力量。
“宗教信仰,也是精神信仰的一種,對於沒有文化的百姓來講,往往比儒家道德這種思想信仰來得更虔誠。
“吐蕃沒有產生儒、道、墨、法這些思想文明,也沒有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無論本教還是佛教,它們的鬼神信仰都沒有受到衝擊,從權貴到平民、奴隸,都相信鬼神的存在。對宗教的信仰,比起大宋臣民,總體上要虔誠得多。”
在大宋,最信鬼神存在的是底層百姓,至於讀書人和士大夫階層,則是“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不否定鬼神,但也不迷信。所以士大夫會參佛、參道,但多數是用來修心、修身,真正信佛信神仙的還是少數,事到臨頭了求神拜佛也是心存僥倖,虔誠是談不上的。
而藏傳佛教為什麼能統治全藏?因為全藏上下都虔誠信仰,所以佛教能夠統一全藏,政教合一,達到從精神上和政權上的雙統治。而元、明、清能夠統治西藏,也是承認藏傳佛教的政治地位,透過冊封藏地的法王、活佛,達到穩定長治的目的。但弊端也是很明顯的,使中央王朝對藏地的統治始終只是疆域上的統治,而行政權仍在法王、活佛為首的藏教中,直到解放後才完結。達。賴為什麼要鬧藏。獨,因為中央政府不容許藏教染指政治。
“宗教對穩定統治有利。”衛希顏目光悠悠,“但是,宗教亦是一面雙刃劍——力量過強,就會成為野心家染指政權的武器。吐蕃的佛教與政權有過太深的涉入,為了再造輝煌,斷不了入政的念頭——此等佛教,絕非大宋需要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