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禮部侍郎周紫芝對此極為自得。
但這般盛況,卻引發了儒林更深的憂慮和更強的反對聲浪。
給事中胡安國再度上表,道:“朝廷取士,士農工商雜糅,將恐道德治下,君子之政遠矣!”
範衝、朱震聯袂頻繁入宮進諫,以致趙構一聽得內侍通傳“範、朱二人覲見”,就有些頭痛想躲開。
三月十五、十六,楊時、羅從彥先後在《福建日報》發表文章,指責朝廷濫開雜學、允商籍技戶同列科考,對官場的貪腐積弊如火上澆油,更將積重難返,云云……
這是儒學大家首次透過報紙公開反對朝廷的制舉改革。這可私底下的信件勸諫和朝堂上的爭議不同,影響面更廣更巨。
十五日夜,宋之意急急入楓閣,名可秀卻笑道:“楊龜山和羅豫章的文章,各州都要轉載。這火,燒得越旺越好!”
宋之意皺眉,“宗主,這兩位對儒林的影響非同小可……屬下擔心,廣為傳揚開去,恐會掀起一股巨大的反對風浪。”
“風浪再大,也掀不翻大船。”
名可秀淡淡一笑,“你道那些豪商們是吃素的麼?尤其是海商,個個都是風裡來浪裡去跟天爭出來的膽子!老天爺既然落下一張大餅,這些人豈能甘心被人奪走?”
“咱們坐著看戲便是!”
作者有話要說:
因科舉的改革涉及到思想的變革、教育的變革和官吏體系的變革,所以青西著墨的相對多一些,不敢幾筆帶過。
備註說明:
1、一賜樂業人:即流入東方的猶太人。
關於猶太人何時到中國,歷史學家考證後有四種說法:一種是周朝來華說,一種說法是漢朝入中國,一種說法是唐朝入中國,一種說法是宋朝入中國。但不管哪種說法,宋朝時已有了猶太人,被稱為一賜樂業人。
關於猶太人的叫法,是6世紀才有。至於在中國傳開,大概是17世紀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華後帶來的。
2、關於宋朝的奴婢:
宋朝律令不允許蓄奴。平民因不得已賣身為奴的,最多滿十年,主人家必須回覆其平民身份。沒有一朝為奴,終身為奴的說法——話說比明清的奴隸可是幸福多了。
至於將平民擄去販賣為奴隸的,從法律上來講,那是違法的行為。
因為奴婢少,所以宋人多是僱傭僕役,這和奴婢是不同的,有著自由民的身份。
宋朝也很少有官奴,因對士大夫很少實行抄家,所以沒有家眷充為官奴或官妓的做法,到得南宋時,基本上已沒了官奴。所謂官妓,並不是官員充為妓的家眷,而是不納稅的妓即為官妓。
筆椽論戰
三月下旬之後,京城臨安接連下了四、五日的暴雨。
雨水將城外西湖的湖水都衝高了一層兒,但並未引起水害。
神宗熙寧年間,那位因反對新法被貶杭州的蘇東坡,曾僱二十萬人力疏浚西湖和城內外各條河渠,歷時半年成,在三十年後依然遺澤杭人。
到徽宗宣和年間時,丁起出知杭州,依靠名花流的財力暗中支援,將西湖和城內外的河道又重新疏浚貫通一番,不懼洪雨。
靖康元年末,北方因金兵入侵的戰亂,大量流民南下湧入杭州,丁起按名可秀的授意以工代賑,僱流民將杭城內的各條街巷均以青磚鋪徹地面,兩側並留排水溝,使雨水各入河道。
經過這番前後的河道疏浚以及城道規劃修整後,杭城不懼雨天,城內非但不會因雨水而泥濘不堪,反而大雨將青磚街巷沖洗得一片乾淨,爽心悅目。
丁起這道善政破天荒贏得了杭城官員士紳和販夫小民各個階層的一致贊好,其中商人和走街串巷的小販們獲益更是良多,杭商們為此還贈了塊“德澤武林”的金字牌匾一路鼓樂吹打著送到州府衙門。
是以,這座舊稱武林的臨安京城因丁相公昔日的這份德政,雖然暴雨一連下了四、五天,但市面繁華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雖說街市上的人流因暴雨不現熙熙攘攘,但酒肆茶坊和瓦子勾欄等地卻是熱鬧得緊。
再過十天就是大考之日,這陣子報紙上為科考爭得厲害,赴京的考生們難免心頭惴惴。誰都在房裡坐不住,有錢的僱馬車,沒錢的坐牛車,都扯著身子往人多的地兒湊堆,議論揣測報上的那些爭論會不會影響朝廷先前頒佈的制舉詔令?
這股異常鼎盛的人氣直接催動了京城各處酒肆茶坊的興旺,從這些考生扎堆聚議的地兒不同又可觀出考生們的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