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後,方形成了後世所知的阿拉伯數字,至於“+-×÷”等運算子號更是在十五世紀後才被歐洲數學家們發現並進行宣傳。
新的計數方式和運算子號後來被高宣引入造船坊使用,之後又慢慢流傳出去,在手工作坊和商業中廣泛運用,又過了幾年隨著海商的出行被帶出去,反過來影響了歐洲在這方面的發展。
這種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衛希顏自是懶得理會,她在火器坊中首先重定的是長度計量標準。
她並不清楚後世國際是以米作為長度的基本單位,但這並不影響她對長度的度知。她以厘米為單位,制了十把銅尺,從1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每把厘米尺的最小刻度均精確到毫米。
衛希顏在製作銅尺時手中並無現代的計量工具,但她目測精準,加上武技修為高超,心中有著精準刻度後,一劍揮出去,光滑的銅片上便出現整齊如一的刻痕,並刻上了剛剛引入的阿拉伯數字。
厘米尺確定後,衛希顏再匯入米、分米、毫米等長度單位,選出十名工匠,各拿銅尺對原使用的丈、尺、寸等進行測量,確定換算公式。
長度標準確定後,衛希顏又進一步確定質量標準。
她不清楚現代物理的一千克如何定義出來,但她有精準的手感。讓工匠拿來一個大銅錠,放在手中掂量,進行切削,直到符合一千克的手感為止。這樣自然會有偏差,但應該只是細微之差,不影響大局。
衛希顏將這塊銅錠規定為一千克的標準計量錠,又吩咐沈元等人按此標準錠製出10克、100克、500克等標準錠,然後由工匠測量一斤等於多少克。經測,1宋斤約合640克。於是,新舊單位的換算公式便出來了。
衛希顏又考慮到時間標準的統一。
她約摸記得時間是以光速來定標準,她自然無法做到。但中國古代的記時單位已有“時辰、刻、字、秒、忽”,衛希顏用沈括當年改進的漏壺進行測算,計出宋代1刻相當於15分鐘……
古代計時的“一個字”等於300古“秒”,衛希顏經計數後,驚訝地發現“一個字”約合現代的5分鐘——那即是說,中國古時的“一秒”與現代的一秒相差無幾!這是巧合,還是蘊含著東西文化傳播的某種規律?
衛希顏無心思考這問題,立即向眾工匠引入了“分、秒”的時間單位。她不由忖思:或許可以和沈元商議,看能否製造一個擺鐘出來?
沈元、高宣作為學科技藝的佼佼者,思維向來縝密,對於計量標準的革新,若換了旁人來做,以此種方式確定必會引起二人的質疑。兩人若真要衛希顏說出個原理來,她定然頭痛。
但她在火炮技術上表現出來的遠見卓識和涉及機械、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先進學識讓沈、高二人欽服不已,心理上自然而然將這位大宗師當成沈括那般的百科全才,哪知道衛希顏純粹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拿來主義者”!
其後衛希顏又引入奇妙的計數方式,讓沈高二人愈發覺得她深不可測,加之衛希顏舉手投足間自然散發出的威凌氣度,以及身為大宗師的威望,讓人不由自主地折服,即使偶生質疑,也因對衛希顏的盲目信任而泯滅下去。
因此衛希顏的革新竟輕而易舉的被眾人認可,迅速在火器工坊中使用開來。
衛希顏此時並未考慮到三大計量標準要在官方和民間推廣,因度量衡牽涉民生較廣,且涉及到朝廷稅收的計量,極其複雜。因此,她僅要求火器坊的工匠們按此標準施行。
其後,她在推進軍器監改革時,為統一所有軍械裝備的規格,要求臨安的軍器監,以及各州負責軍械製造的都作院、作院均按新計量標準實行,並頒發標準尺具和換算手冊,強力推進。
建炎三年時,為提高軍械生產的質和量,衛希顏將一部分作院與都作院承包給具備實力和信譽的大商家經營,並嚴格要求這些私營化的軍工坊必須執行新計量標準,否則,生產的軍品概不接收。漸漸的,這套計量標準便隨著商業活動流傳推廣開去。
又過了幾年,新的度量衡在民間使用愈來愈廣泛。名可秀在此基礎上,要求政事堂頒佈政令,全面推廣新的度量衡標準,並規定新舊度量衡的換算公式,舊的度量衡仍允許民間同時使用,但官方交易必須使用新標準。
經此後,新的度量衡得到官方確定。於是,一場涉及廣泛的計量標準變革便以這種“由下而上”的方式平穩過渡、水到渠成。
再之後,這套計量標準透過海商流傳到海外,成為通行諸國的“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