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病常與情志刺激如驚恐、緊張及勞倦、飲酒、飽食、服用特殊藥物等有關。
二、病證鑑別
1。驚悸與怔忡
驚悸發病,多與情緒因素有關,可由驟遇驚恐、憂思惱怒、悲哀過極或過度緊張而誘發,多為陣發性,病來雖速,病情較輕,實證居多,可自行緩解,不發時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體虛,心臟受損所致,無精神等因素亦可發生,常持續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動後加重,多屬虛證,或虛中夾實。病來雖漸,病情較重,不發時亦可兼見臟腑虛損症狀。驚悸日久不愈,亦可漸成怔忡。
2。心悸與奔豚
心悸為心中劇烈跳動,發自於心;奔豚發作之時,雖覺心胸躁動不安,但氣發自少腹,衝氣上逆,正如《難經·五十六難》所云:“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稱之為腎積。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病性的虛實
大凡有氣血陰陽不足導致心失所養者為虛;痰火擾心,氣滯血瘀或外邪內傳擾心,痺阻心脈者為實;亦常見虛實夾雜者,臨床宜分清虛實主次。
2。辨本髒與他髒疾病
心悸的病位在心,心臟病變可以導致其他臟腑功能失調或虧損,其他臟腑病變亦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及心。故臨床亦應分清心臟與它髒的病變情況,有利於決定治療的先後緩急。
二、治療原則
心悸應分虛實論治。虛證分別予以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實證則應祛痰、化飲、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虛實錯雜為多見,且虛實的主次、緩急各有不同,故治當相應兼顧。同時,由於心悸均有心神不寧的病理特點,故應酌情配合安神寧心或鎮心之法。
三、證治分類
1。心虛膽怯證
症狀: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而易驚醒,惡聞聲響,食少納呆,苔薄白,脈細略數或細弦。
證機概要:氣血虧損,心虛膽怯,心神失養。
治法: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減。本方益氣養心,鎮驚安神,用於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少寐多夢,食少,納呆者。
常用藥:龍齒、琥珀鎮驚安神;酸棗仁、遠志、茯神養心安神;人參、茯苓、山藥益氣壯膽;天冬、生地、熟地滋養心血;配伍少許肉桂,有鼓舞氣血生長之效;五味子收斂心氣。
氣短乏力,頭暈目眩,動則為甚,靜則悸緩,為心氣虛損明顯,重用人參,加黃芪以加強益氣之功;兼見心陽不振,用肉桂易桂枝,加附子以溫通心陽;兼心血不足,加阿膠、首烏、龍眼肉以滋養心血;兼心氣鬱結,心悸煩悶,精神抑鬱,加柴胡、鬱金、合歡皮、綠萼梅以疏肝解鬱;氣虛夾溼,加澤瀉,重用白朮、茯苓;氣虛夾瘀,加丹參、川芎、紅花、鬱金。
2。心血不足證
症狀: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舌淡紅,脈細弱。
證機概要:心血虧耗,心失所養,心神不寧。
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本方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的作用,重在益氣,意在生血,適用於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頭暈目眩之症。
常用藥:黃芪、人參、白朮、炙甘草益氣健脾,以資氣血生化之源;熟地、當歸、龍眼肉補養心血;茯神、遠志、酸棗仁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
五心煩熱,自汗盜汗,胸悶心煩,舌淡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數或結代,為氣陰兩虛,·治以益氣養血,滋陰安神,用炙甘草湯加減以益氣滋陰,補血復脈。兼陽虛而汗出肢冷,加附子、黃芪、煅龍骨、煅牡蠣;兼陰虛,重用麥冬、地黃、阿膠,加沙參、玉竹、石斛;納呆腹脹,加陳皮、谷芽、麥芽、神曲、山楂、雞內金、枳殼健脾助運;失眠多夢,加合歡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蓮子心等養心安神。若熱病後期損及心陰而心悸者,以生脈散加減,有益氣養陰補心之功。
3。陰虛火旺證
症狀: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乾,盜汗,思慮勞心則症狀加重,伴耳鳴腰痠,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數。
證機概要:肝腎陰虛,水不濟火,心火內動,擾動心神。
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補心丹合硃砂安神丸加減。前方滋陰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