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本自由流動與匯率穩定這三個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
1999年,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根據上述原理畫出了一個三角形,他稱其為“永恆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sle),從而清晰地展示了“蒙代爾三角”的內在原理。在這個三角形中,A表示選擇貨幣政策獨立性和資本自由流動,B表示選擇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C表示選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固定匯率。這三個目標之間不可調和,最多隻能實現其中的兩個。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論”。國內學者易綱將其總結為“蒙代爾…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形”。
根據“蒙代爾…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形”,一國的經濟目標有三種:1。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2。匯率的穩定性;3。資本的完全流動性。這三者,一國只能三選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中,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得到實現,但“資本流動”受到嚴格限制。而1973年以後,“貨幣政策獨立性”和“資本自由流動”得以實現,但“匯率穩定”不復存在。“永恆的三角形”的妙處,在於它提供了一個一目瞭然地劃分國際經濟體系各形態的方法。
魚和熊掌的選擇關係
根據“蒙代爾…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在資本流動,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匯率制度三者之間只能進行以下三種選擇。
讓我們用以下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舉例,來看看魚和熊掌如何選擇:
一、美國——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必須犧牲匯率的穩定性,實行浮動匯率制。
這是由於在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頻繁出入的國內外資金帶來了國際收支狀況的不穩定,如果本國的貨幣當區域性進行干預,亦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麼本幣匯率必然會隨著資金供求的變化而頻繁的波動。利用匯率調節將匯率調整到真實反映經濟現實的水平,可以改善進出口收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雖然匯率調節本身具有缺陷,但實行匯率浮動確實較好的解決了“三難選擇”。但對於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信心危機的存在會大大削弱匯率調節的作用,甚至起到惡化危機的作用。當匯率調節不能奏效時,為了穩定局勢,政府的最後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
二、中國——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必須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實行資本管制。
在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在匯率貶值無效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實際上是政府以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來維護匯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多數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比如中國,就是實行的這種政策組合。這一方面是由於這些國家需要相對穩定的匯率制度來維護對外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是由於他們的監管能力較弱,無法對自由流動的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
三、香港——維持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和匯率的穩定性,必須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資本完全流動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將被所引致的資本流動的變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國貨幣喪失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本國或者參加貨幣聯盟,或者更為嚴格地實行貨幣局制度,基本上很難根據本國經濟情況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整,最多是在發生投機衝擊時,短期內被動地調整本國利率以維護固定匯率。可見,為實現資本的完全流動與匯率的穩定,本國經濟將會付出放棄貨幣政策的巨大代價。
在這三個目標之間究竟哪一個更為重要?如果放棄資本流動,將退回到閉關鎖國的封閉經濟體系,不利於經濟增長。如果放棄匯率穩定性,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兩害相較取其輕”,只有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比較可行。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也就是向單一的區域貨幣或世界貨幣過渡。於是,人們在貿易全球化的同時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金融全球化,如果貨幣統一了,就不存在固定匯率、浮動匯率和資本管制的各種弊病了。
不可能三角帶來的啟示
“蒙代爾…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實際上描述了貨幣國際化後帶來的對一國金融政策的影響。
比如,對該國貨幣政策的影響。當前的次債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嘯,充分暴露出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問題。很多專家學者認為,美國向全世界發行貨幣,成為全球中央銀行,但沒有履行世界中央銀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