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實不相瞞,出使倭國之前,老朽也只是國子監的一介助教,何德何能擔當此任啊,還請沈大人務必成全!”
“楊大人!”沈惟敬別過頭去,硬是擠出了幾滴眼淚,拖著哭腔答應道:“既然如此,卑職就擔下這個重擔,絕不辜負您的重託!”
就這樣,沈惟憑藉高超的演技以及三寸不爛之舌,終於在秀保到達博多前奪取了使團的控制權,可是他為什麼騙走李宗城,他和行長之間的秘密又是什麼呢?
(哎,儘管早就料想到了,可看到這一幕還是有些難受的,一些到慶長之役,不論我怎麼宣告,讀者都是一個勁地流失啊,不論是點選量還是推薦票,甚至就連一直保持穩定的收藏數今天也減少了十個。
這段歷史果然不好寫啊,不過還是請大家繼續看下去,就像我前面說的,損害國家形象的事情決不會寫,傷害民族情感的也不會寫,以後要寫的,一旦是關於明朝的,基本還是以史實為準,所以即便出現了敗仗也請各位先看看歷史上有沒有,不要上來就噴,我會扛不住的。。
最後還是請大家繼續支援,多多投票!)
第七十一章 聯姻
() 就在李宗城乘船逃離博多十天後,秀保在高虎和清興的護衛下,率領百餘人的迎接隊伍橫穿瀨戶內海抵達了下關港。
在此之前,秀保順道拜訪了身在廣島城的毛利輝元。說到毛利氏,這裡就不得不替及rì本繁雜的姓氏關係了,遠的不說,就從rì本的四大姓氏說起,平rì裡我們提及的“源、平、橘、藤”四大姓指的是“本姓”,實際上都屬於“朝臣”這個姓,而“朝臣”則是天武天皇所定的“八sè之姓”的一支,隨著時間的推移,“姓”這個概念逐漸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氏”,也就是“本姓”。
由於藤原、源等氏皆出自“朝臣”,因此“朝臣”成為八姓之中最為高貴的姓,久而久之,“朝臣”就成為了主流而佔據了rì本的統治階層。然而即便是同屬“朝臣”,類別也有所不同,通常有“皇別”、“神別”以及“諸藩”三類,此前提到的四大本姓,其中“源”、“平”乃是“臣籍降下”的結果,自然屬於“皇別”;藤原氏的祖先藤原不比等,本姓中臣,總攬朝綱,天智天皇特賜姓藤原以示器重,當時尚未有其餘三大姓,因此藤原一族成為了當時最為顯赫的家族,從此開始佔據朝野,幾乎就是公卿的代名詞,論起源乃是“神格”,也就是神祇官;至於“橘”氏,則比較特殊,前身乃是與“朝臣”同屬“八sè之姓”的“宿彌”,由於祖先的功績,而且“朝臣”是姓中最為顯赫的,於是元明天皇便賜其祖先為“橘朝臣”,正式列為“四大姓”之一,與“源”、“平”同屬“皇別”。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有些不耐煩了:這和毛利家有何關係?毛利氏本姓大江氏,雖說與藤原氏同屬“神別”,但一個是“天孫族”,一個是“天神族”並沒有太大關係,最重要的一點是,大江氏起源較“四大姓”晚,且先祖既非公卿也非武士,乃是學者和歌人,在地位上較落後其他姓氏,在rì本嚴格的等級觀念下,毛利氏這樣的身世背景,別說是打不到京都,就算打到了,也不可能坐上徵夷大將軍的寶座,出於這種形勢,毛利元就遲遲不肯進軍畿內也是無可非議的。
當然,還有比大江氏更特別的,那便是“諸藩”裡面的姓氏了,最著名的當然是“秦”和“惟宗”了,前者是長宗我部家的本姓,後者是島津家的本姓(儘管聲稱出自清和源氏),這兩家都是由中土東渡而來的移民,也就是“渡來人”,可以說在前期還是比較輝煌的,可是到了後期,特別是源平兩家得勢之後,幾乎就是銷聲匿跡了,至於原因,接下來會提到。
瞭解rì本戰國的朋友都應該知道,rì本武家之中最為強勢的莫屬“源”、“平”兩家了,而其中又以“清和源氏”、“桓武平氏”最為出名,族群分佈也最為廣泛,箇中原因眾多,但是“非源平不得擔當徵夷將軍”定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原因,特別是在戰國時代,哪個夢想稱霸rì本的大名不是出自這兩家?武田信玄(清和源氏義家流)、上杉謙信(原姓“長尾”,屬桓武平氏)、織田信長(先稱藤原氏,後改稱平氏)、德川家康(先稱賀茂氏,後改口藤原氏,最終改作清和源氏)。
這裡可能會有人問道,秀吉不就是自創本姓麼,不是照樣執掌天下?我這裡只能“呵呵”了,大家以為秀吉真的那麼霸氣,不用源平而讓天皇另賜一姓麼?殊不知秀吉曾經請求足利義昭收其為養子,為的就是繼承源氏名門好重開幕府,只不過義昭不肯答應,這才會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