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卿的攛掇改姓豐臣,造成了公家之首率領武家的尷尬局面,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這也是豐臣政權根基不穩的一個原因。試想一下,如果秀吉是將軍,那麼死後定是由秀賴繼任,怎會由得家康趁機擔任開幕,與大阪分庭抗禮呢?就算是清和源氏,他也不過是武家之一,自當對武家之首的將軍竭盡忠誠,又怎敢僭越呢。
當然,秀吉也不是沒注意到這點,從他四處賜姓賜苗字便能看出來了,不論是東為的伊達、最上,還是關東的佐竹、德川,又或者是西國的毛利、島津,要麼是獲賜本姓“豐臣”,要麼便是苗字“羽柴”,雖說過於氾濫,但也是秀吉無可奈何的表現。
接下來就要介紹苗字了,這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就是現在歷史書上常見的稱呼,比如說德川家康,“德川”是苗字,“源”是本姓;宗義智,“宗”是苗字,“惟宗”是本姓;唯一不同的也就是豐臣一門了,“豐臣”是本姓,“羽柴”才是苗字。
透過上面的介紹,大家也就知道各家大名在正式場合的稱呼了,相對於秀保的全稱“豐臣朝臣羽柴大納言秀保”,毛利輝元就是“大江朝臣毛利中納言輝元”(秀吉賜姓羽柴,後世也稱之為“羽柴出芸中納言”),元親就是“秦朝臣長宗我部元親”,此外還有大名鼎鼎的“源朝臣德川內大臣家康”以及“藤原朝臣上杉中納言景勝”。
現在大家也許就知道為什麼輝元迫切想與秀保聯姻了,“豐臣氏和大江氏均不屬於“四大姓”,只有透過聯姻壯大聲勢,才能控制家臣,威懾其他武家大名,維護統治地位。”這是輝元的說法,也是當他得知秀保和秀行聯姻後吐露的心聲。雖說不乏危言聳聽,但還是要認真對待的,事實上縱觀關原之戰,非“四大姓”的大名大多站在西軍一方,比如毛利、島津、長宗我部等,這也是秀保以前從未想過的,在想出更好得解決方法前,聯姻無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想到這裡,秀保咬一咬牙,向輝元允諾道:“還請黃門殿放寬心,待到駒姬的孩子出生,不論是男是女,一定會最先考慮與毛利家聯姻。”
(向大家宣告一點,上述的資料絕對不是隨意貼上,是我整理好久的結果,我承認今天的字數有些少,因為要考試了,我也是自習完回宿舍碼到現在的,請大家多多包涵吧。可以的話還是請大家繼續投票支援啊。)
第七十二章 長府之思
() 下關,又稱赤間關、馬關,位於關門海峽北側,與豐前的門司港隔海相望,這裡扼守rì本海與瀨戶內海的咽喉,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源平合戰的最後一戰“壇之浦海戰”便是在這裡上演的;到近代,長州藩與荷、美、英、法四國聯軍之間的“下關戰爭”更是成為了倒幕運動的轉折點,直接促成了薩長同盟的誕生;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當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也是在這裡簽訂的,即便是在現在,chūn帆樓(簽訂條約的會場)中“rì清講和紀念堂”仍舊對外國遊客開放,每當有中國遊客參觀這裡,無不為晚晴的無能憤慨,為條約造成的影響感到惋惜。
然而此時這個港口並沒有那麼多的引申意義,只是作為戰略重地而受到毛利家的重視,慶長之役時,此地成為了毛利家遠征軍的集結地,毛利吉成和秀元所率三萬三千人便是從這裡起程,經關門海峽直達名護屋,與各路大名會合的。
由於停戰的緣故,毛利家的的軍隊也大都解散了,這裡又恢復了一片祥和的景象,九州、本州以及四國的商船在狹長的關門海峽中往返穿梭,各sè各樣的作坊和商鋪充斥著城下町,仔細看來還真有些博多長崎的味道。
沿長州街道東行一個時辰便到了長門國府,也就是秀元的居城長府城,由於秀保的幫助,秀元的知行由原來豐浦、厚狹兩郡六萬石(下關奉行由宗家委派)加封至豐浦、厚狹、大津、美禰四郡十八萬石(下關奉行由秀元委派),雖說只是增加了兩郡,石高卻增加的兩倍,這與中長門地區肥沃的土地不無關係。
接到下關奉行通報,秀元立即攜家中重臣出城迎接,此時此刻,不論是秀元還是家臣,都懷著感激之情等待著秀保的到來。
歡迎的場面自不必多說了,相對於當初秀吉西進名護屋時的勝景,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由秀元為他引薦完重臣後,秀保便在前簇後擁下來到了御殿的大廣間,秀元特地設宴款待。
儘管秀元比自己小一歲,可看上去卻彷彿近三十歲的武將,面板黝黑,身體健碩,說話雖是夾雜著濃重的方言,但仍能從語氣中感受到領兵之人獨有的威嚴和魄力,這也許就是在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