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和籃球協會、主持校園文藝晚會、上電視參加“第二起跑線”等等等等。在我們那樣一個小地方的高中,想像中能夠玩的事情都被我玩遍了,於是長出了一口氣,也發現自己已經到了高三。
高三那年有一本小說頗為流行,名字叫做《正是高三時》,故事的原型其實就發生在和我們中學是競爭對手的另外一所中學:他們位於一座小島之上,所有學生必須住校,而每年補課的時間幾乎和我們的假期一樣多,所以在我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想也沒想就把這所學校踢出了考慮範圍——然而從這本書裡我卻讀到了住校生活的種種精彩,於是當時對於大學生活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美麗的校園、來自天南地北的有趣的同學、巨大的如迷宮一般的圖書館、白髮蒼蒼睿智風趣的老教授、熄燈後唇槍舌劍的宿舍臥談會,這些景象在我腦海裡是如此的栩栩如生,因此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去一所好大學,一定要去一所離家遠一些的風景優美的好大學——那麼北大,顯然就是最好的目標。
強烈的獲得高考勝利的願望是來自對大學生活的期盼,而不是出於高考的壓力或者家長的叮嚀,這是我覺得我的高三生活一直心情舒暢並且鬥志昂揚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成績還是要一步一步趕的,高一高二並沒有全身心投入,使我的成績絕非在全年級裡可以數一數二,用我們當時校長在一次全年級高考動員會上的話說:“有的同學,比如張銳,綜合素質不錯,可是學習成績不行……”成績不行,那只有努力了。我覺得我努力的第一個方向是尋找方法,當時看了不少諸如《在北大等你》、《等你在北大》、《北大在等你》之類的高考狀元介紹經驗的書。儘管後來進了大學之後,我一直儘量拒絕寫這種東西,但是事實上,當時高中的時候看這些書,還是有不少積極的正面影響的。因為儘管學習方法不能夠套用或者照搬,但這些來自成功者的聲音能夠給內心一種積極向上的暗示(至少在發現高考文科狀元寫的介紹學習經驗的文章裡也有病句和用錯成語的時候,信心就會大增)。
然而到了後來,還是發現其實最基礎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夠在高考前做到:第一次不會做的題第二次都會做了,第一次錯的題第二次都不會錯了,其實在高考中得高分也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二)先看學校,再看專業
選擇志願一直是高三時盤桓在心頭的一件大事,當時覺得,選擇了志願也就選擇了一生的職業,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其實現在看來,選擇專業和將來選擇工作一樣,選擇的時候總是如履薄冰,而且選擇確實也非常關鍵,但只要年輕,前面的道路總是很寬,只要努力,人的選擇不可能只有一次。
我的想法一直是先看學校,再看專業。因為一所好的學校是一個更大的環境,裡面的機會、氛圍、薰陶對大學生活的影響會更大,即便你的專業可能有些冷門或者不讓你完全滿意,但是你仍然可以在專業之外學到很多一般大學學不到的東西。相反,如果你去了一個不那麼好的大學的好專業,諸如金融、法律等,也許大學四年下來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沒有學到什麼東西——當然,這個觀點從就業的角度來看也許未必正確。
當時我在報志願的時候,找了很多關係去打聽北大各個專業的情況,而且我已經知道,如果選擇北大的法律專業,那還可以讀經濟雙學位;而如果選擇經濟,卻沒有辦法選擇法律了。於是,在北大那一欄我不假思索地就填上了“法律”,之後又填上了“服從分配”。當然,幸運的我最後也沒有需要被“分配”。
報志願的時候還出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情,我填了北大之後,我的任課老師在這件事情上有兩種態度,比較少的一種是支援,比較多的一種是反對。我的數學老師莊老師還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同學對我說:你的數學成績這個樣子,你怎麼還敢報北大呢?當時我面帶微笑,心裡想,不報北大的話也就沒有這個機會聽到這麼好玩的評價了。後來高考之後,莊老師才告訴我,他覺得我這種臉皮厚的學生應該被額外地刺激一下,才會更努力地學習。我由衷地同意,並且一直到現在都很感激莊老師的策略——我的數學成績最後果然不錯。
(三)我的大學生活終於要開始了
高考結束後我一直拒絕看任何標準答案,因為覺得沒有道理讓自己提心吊膽,並且對了答案也對已經結束的考試沒有半點意義。於是我開始在赤日炎炎之下學開車,在我剛剛可以開著教練車上路練習的一個下午,我突然接到電話,班主任李老師告訴我,我考了全省第一。
我當時的第一個反應是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