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第1/2頁)
葉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我,我是選擇題的發起人,也是所有那些童趣答案的旁觀者。看熱鬧的時候,我常想,再沒有哪種職業,會比“母親”更有趣。當然,所謂鬥智鬥勇,得有個前提,就是“所有道理只能跟聽得懂道理的寶寶講”。比如,某天我媽向我抱怨:“叮叮不聽人講道理,咚咚就不像他這樣,咚咚可講道理了,叮叮一定是被寵壞了!”我忍不住噴笑——親愛的母上大人,您外孫子才一歲半,雖然已經能說完整的長句子,但並不具備更強大的邏輯理解能力。他不知道因果關係背後的緣由,也不知道轉折關係常常意味著否定語態。一歲半,這是咚咚剛學會說話的年紀,你怎麼能指望一個這麼小的小男孩聽懂你的“因為所以但是然而卻”?就讓他再單方面囂張幾個月吧——當然我們會看著他的眼睛教給他什麼是“不可以”、“不能夠”、“不行”,但這真的是他生命中極為短暫的、即便“不講理”也不會招人煩的年紀了。將來,他還有那麼長的一段路要走,他不得不學會聽道理,不得不嘗試著跟人講道理,甚至可能和親生爹孃間再延續幾十年的鬥智鬥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引子好的教育是愛,是寬容,是耐心等待,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有效交流方式,是看著孩子們的眼睛,用最真摯平等的目光,傳達“信任”的要義。有關教育的本質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後,因為這份使命,也因為工作需要,我開始研讀國內外、各階段的教育理論書籍。我想知道,怎樣才能與孩子們更好地相處,以及給他們適當的引導。一個偶然的契機,我整理電腦裡的舊檔案,結果翻出了我二十三歲那年寫下的一篇文章。題目叫作《我是你的寶貝》,其中記錄的便是外公在我童年、少年時留下的那些足以影響我一輩子的點點滴滴。其中提到這樣幾個故事。上學前班時,有一次,放學途中我和小夥伴們一起“拿”了人家曬在院子裡的紅薯。回家後給你看,你在一瞬的驚訝之後坐下來,問我:“拿這個紅薯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我老老實實答:“害怕人家看到,想拿了趕緊跑。”你點頭,“為什麼怕人看到?”我不說話了。你說:“因為你知道這是不好的事情,所以才不想讓人看見,所以才害怕,對不對?”我點頭。你嘆口氣,告訴我,我不是一個壞孩子,你知道我只是出於好奇才“拿”了別人家的紅薯,以後再不可以這樣。因為如果一個人心存善念,懂得悔悟,“拿”便是種一念之間的過失,是可以原諒的;而當一個人刻意去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的時候,那就是“偷”,而不經勞動就獲取成果的“偷”,是十惡不赦的。所以那個中午我們都沒有吃午飯,你帶我去給人家道歉,提出要給人家賠償,到最後紅薯的主人都不好意思了,非要送我一袋子紅薯不可。你囑我銘記這些陌生人的善良,然後拿走了那個我“拿”過的紅薯,回家擺在窗臺上,直到腐爛。然而紅薯會腐爛,記憶會久存。直到今天,寫小說、寫論文,我始終堅持原創。有人贊這是帶有傳統文人的清高,而我知道,我只是心存善念。小學入學的那天是你送我去報的名,路上說了很多話,關於謙讓、關於專心、關於守紀。我的功課很不好:成績在全班四十一個人裡排第三十五。你去給我開家長會,回來後你看著我的眼睛很認真地說:“你們老師說了,這個學期你是有進步的,只是別的同學進步更大一些,所以就顯得你不是很突出。下次只要再進步稍大一點就可以了。”這句話讓我覺得很溫暖,結果下個學期我就考了第二十五名。多年後回學校看老師,她說你外公真是個好人,他一直強調你是有進步的,只是進步幅度不太明顯而已。她講這些陳年舊事的時候我始終微笑,然而心裡有淚洶湧漲潮。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突然考了一次第一名,老師很驚訝,他們並不相信始終中游水平的我可以有這樣神速的進步。那時候前三名的獎品是本子,雖然不高檔,但拿在手裡是種能力的象徵。幾乎所有孩子都喜歡那個印著小猴子圖案的本子,可是每班只有一個,是給第一名的。偏偏那次考試我和班裡一個成績始終很好的女孩子並列第一名。老師一點都沒猶豫就把那個漂亮本子給了她,然後給我發了第二名的獎品。她發獎的時候說:“成績需要真實,如果是假的,就算我給誰好本子,這個本子也是種恥辱。”班裡的同學都用蔑視的眼神來看我,我很想哭,可是忍住了。我回家講給你聽,你一句話不說就出了門。你回來的時候手裡拿著那種印著小猴子的本子,遞給我說這是老師補給我的。我很高興,只是幾個月後才知道那本子是你自己買的。也是那時你才告訴我,有時候總有避免不了的冤枉,可並不是每種冤都要去申訴。沒有什麼能比正直誠信的行動更具有說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