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靈靈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55章

科舉改革從鄉試開始

一個正經的朝廷,肯定不能單靠臣子等舉薦人才,又或是劉升憑藉記憶徵召歷史名人,肯定得有一個公開、公正的人才選拔制度。

在更先進的學校教育制度未能落實之前,科舉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是人才選拔制度過渡必須要經過的一步。

這一日,劉升來到文華殿,在正殿召見了總參政李長文、禮部尚書兼參政錢謙益、禮部左侍郎王鐸,商議確定大崋當下的人才選拔制度。

錢謙益本就要就此事建言,得知劉升要議此事,生怕建言之功跑了,當先起身開口,“陛下,秋闈就在八月,距離眼下只有大半個月的時間。

我大崋既要選拔人才,正該在八月開啟各省鄉試。如此即可選拔人才,又可施恩於天下士子,必可令人心大定!”

王鐸在官場本就比較混,如今在禮部很多時候都以錢謙益馬首是瞻,當即跟著道:“大崋建國,天下士子必然盼著陛下在今秋開啟鄉試,此舉確能順應人心。”

說了等於沒說。

劉升遂看向李長文。

果然,李長文跟了劉升兩三年,更明白他的心思,沉吟了下道:“陛下若想針對科舉制度改革,今秋開啟鄉試確實是個機會。

但不可大改,否則恐怕會令天下士子生怨。最好是在不影響大明生員群體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改動。”

錢謙益聽到李長文這番話,再看劉升微笑著頷首,不禁暗拍大腿,心道:哎呀!原來陛下有意改革科舉,而不只是重開科舉,我這是押錯題了啊!

至於說劉升想要對科舉進行改革,他之前雖沒想到,卻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自隋朝開科舉取士以來,唐宋元明建立時,無不對舊有科舉制度進行改革。

就沒有說完全繼承前朝科舉制度的(後世清朝應該是繼承前朝科舉制度最多的朝代了,所以說清在文治方面真沒什麼進步和貢獻)。

所以,劉升要更改科舉制度,是理所當然之事。

想明白這些,錢謙益愈加後悔。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他乾脆更大膽些,看了李長文一眼道:“陛下,總參政之言臣不敢苟同,歷代新朝無不更改前朝科舉制度,以示本朝不同於前朝。

大崋既要替代大明,正應該更改科舉制度——全改固然不可,但若改動太小,未免難以和大明科舉區分開來。”

聽到這話,李長文微微皺眉。

劉升則露出些許詫異之色。

他沒想到,歷史上有名的“水太涼,頭皮癢”竟能說出這麼一番頗有見地的話來。

可他仔細一想,發現錢謙益的話固然大膽、標新立異,實際卻是為了迎合聖意。理智點想,還是按李長文所說,一步步的改革科舉制度更穩妥。

他今年才三十歲,且身體強壯如牛,自覺至少能再活個三五十年,治理國家便沒必要那麼著急。

在他看來,治理國家該快得快,該穩就得穩。

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顯然穩妥點好,不至於因此產生沒必要的社會動盪。

他於是道:“如此說來,今秋是必定要在各省開啟鄉試的。既要不同於大明鄉試,首先可在考試時間上做出改變。大明鄉試一般在哪幾日?”

最後一句是問錢謙益的。

錢謙益作為曾經的大明科舉探花郎,對大明科舉制度自然一清二楚。

他恭聲道,“回稟陛下,大明鄉試一般有三場,分別定在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八月十五。”

劉升道:“今日已是七月十八,若按舊有時間確實有些趕了,不方便籌備。不如便將時間延後至八月二十一、八月二十四、八月二十七這三天。

牧齋先生,有一月時間,可夠禮部籌備各省鄉試事宜?”

錢謙益不願掃了劉升的興,一咬牙道,“應該足夠。”

旁邊王鐸卻是個謹慎的人,怕完不成任務擔責任,便補充道:“陛下,禮部需要多少時間籌備此事,還需看鄉試如何改革。若改革太多,所需籌備時間怕是得更久些。”

由此看來,王鐸這個禮部左侍郎也不是完全無用,偶爾還是能對錢謙益的言行進行查缺補漏的。

聽此,劉升便問:“以前鄉試主要考哪些內容,如何考?”

錢謙益道:“鄉試第一場主要考四書五經之義理,即考生對《四書》、《五經》及各家註疏的基本掌握情況。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夏寒依
歷史 連載 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