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4/4頁)
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人和送親人陪同撐著傘步行到婆家不拜堂,直接把新娘引入洞房。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三五天便開始“哭嫁”。娶親時新郎不親迎,而是於婚期前一日派轎伕天黑時到女家。進門前,女方有專人主持“欄門禮”,要行敬酒、鋪氈、恭候等禮數,每道程式都有傳統的對答禮詞,必須說唱得合乎規矩,否則要遭轟笑。
姑娘出嫁時先將花轎抬進堂屋,由新娘的兄長或叔叔將新娘“拉出”裡屋,給祖宗父母磕頭,爾後“強抱”入轎中,表示對孃家戀戀不捨。孃家人把轎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給男方轎伕。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禮更有趣。新郎騎馬去迎親,有四個伴郎相陪,其中二人扛著竹掃帚,另二人抬著酒肉禮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幾個壯漢欄路“搶劫”,把“搶”來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這點禮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門,有一群人手執木片圍“打”新郎,男方執竹掃帚者要全力保護突圍。新郎跑進女方家門,馬上有“敬親酒”招待,而且新郎與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畢,新郎將新娘“抱”上馬背,新郎執韁引路而歸。
潮州的哭婚風俗
姑娘出閣的哭婚風俗,並非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或臺灣高山族才有,古代漢族都是如此,文獻中多有記載,潮州地區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