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夜靜得出奇,靜到可以聽到街對面的吉祥。
黃芪。讓夜相對安寧一些。
平安睡到了十點,爬起來去karma三樓公用陽臺曬了幾雙襪子。一個白種女人坐在花臺前望著她笑。那笑容讓她感覺很餓。她決定去吃飯。
泰米爾的另一條大街。
剛進街口,平安看到了一個蘇杭旅店的招牌。門庭幽暗,冷清,與喧譁的街頭不相稱。在藍毗尼,紅告訴她,自己住過蘇杭,是一對溫州夫婦新開的,很乾淨。
有人在嗎。
隔壁緊鄰的小賣部走出一個年輕女人。典型的浙江女人的精氣模樣。
我過來看看。平安說。小賣部粗糙的貨架上都是國內貨物。那女人的老公不在,應該是她一個人顧店。
那女人騰出一把竹椅子給平安。顯然明白她不是來住宿的。
*女人在異鄉,拉起了家常。
他們兩口子來了不到一年,租下這個鋪面裝修出一個不帶餐廳的小三層旅館和一個小賣部。
老闆娘覺得苦死了。錢不如國內好賺,加德滿都的物價不比國內便宜。關鍵是大環境不好。每天除了限電外,還限水。而且限水時間不定。很多時候在半夜,睡得正香的時候要爬去樓頂開水閘,還不能離開人,必須等著把幾個大儲水罐裝滿才可以關閥走人。物質條件好多比不了國內,比如裝修時的材料常常是花跟國內一樣的錢,卻買不到跟國內一樣質地的東西。用的吃的更是不如國內豐富。他們隨身有一個小孩,教育也成問題,幼兒園遠比不上老家。
想過回去嗎。平安問。
想啊。旅館沒裝完就想回了。可是沒辦法,投了這麼多錢進去,總不能連本都拿不回來就回去吧,會被家裡人罵死的。
這時來了個推單車賣菜的。
老闆娘起身說要買點今天吃的菜。她跟那男人比劃著。她說她不會說當地話,也不會說英語,所以不認識什麼人,跟當地人買東西只能這麼比劃。
這裡的桿秤很有特點。兩個秤盤,一個放東西,一個放秤砣,哪邊高就往哪邊補小秤砣,然後加減。
平安沒有打擾老闆娘討價還價。她想她是初來乍到還沒有完全適應。如果日後再回來這裡,如果他們還在,也許這女人已經習慣。
(十一)暴風雪之前(6)
黃河拉麵館。從蘇杭往前走一百米不到。藏青色的幌子已經陳舊。那是在納加闊特遇到的北京兩口的那老婆推薦的。
掌櫃的是個回族老母親,裹著黑絨頭巾,忙進忙出。後廚裡是個年輕小夥子一直在揉麵。前堂有個一歲多的小孩子,拖著掃把滿屋子晃。
平安說,我老家也是西北的。
西北的都來這裡吃哩,還有其他北方人也過來。她高興的回。
您來幾年啦。
六年了。
六年。那是平安離開海城並且不停行走的年份。
這是一家來自青海的祖孫三代,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後廚忙的是小兒子,大兒子跑外了,滿地跑的是小孫子,孩子的媽媽是尼泊爾人。
你們每年都回去嗎。
回過兩次,從西藏走,順便在拉薩轉幾天。
習慣嗎。
還行,這裡比西寧好賺些。
進來一個女人抱起孩子。孩子不情願的甩開掃把。那女人很不起眼,面板暗沉,頭上披著紗麗。
尼泊爾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不知道孩子媽媽是不是原來也信。平安暗語。
歷史上穆斯林與印度教派一直衝突不斷。撇開種族和信仰問題,單是生活習慣就完全不同,比如飲食上前者不吃豬肉,後者不允許碰牛肉。那麼一旦印度教徒和*教徒結合會有什麼說法,如何協調……這些問題,平安好奇,但不好意思開口。也許她想太多。也許跟漢人與穆斯林通婚差不多。
情感,最基本前提是包容。
端上來的粥很大一碗。花捲撒著西北特有的薑黃粉。那是熟識的顏色與味道。
的確不少中國人來這裡吃飯。還有不少當地人。桌子一直沒空下來。由於店面小,人們要站著等位置。份量足,味兒地道,價格合理是一個原因。再有,就是思鄉情結,做飯的吃飯的都逃不掉。食物成了最佳寄託。
平安離開前給那位回族老太太和她的混血孫子拍了兩張照片。老太太看著照片高興道,一直忙館子,好久沒照啦,還是孩子百天時照過。
這餐飯平安碰到另一撥吃飯的,前前後後總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