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2/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他們還吃到了肉,儘管那海魚顯得有些鹹,可卻依然讓這些少年生出身在天堂的錯覺。
此時西方天線鑲嵌著那輪猩紅色的太陽正緩緩的沉向大海,藍色的海面此時也已經被染紅了。
這種美麗而又壯觀的景緻,只吸引著甲板上的少年,這些操著不同口音的再也無需為裹腹心憂的少年們,盡情地領略這大海落日的豪情,呼吸著略帶些許鹹腥味的空氣。就
突然從巨輪的右面船舷上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
“快。快來看啊。好圓的月亮!還有太陽。太陽還擱在天上……”
稚嫩的,充滿驚喜的喊聲,使得人們紛紛轉過身朝天空望去,果然看到在東方的海空,一輪圓月懸於海上散出淡淡的光亮,這種日月同出的景色,又那裡是這些曾終日為裹腹之食奔走的少年們所曾見過的,以至於無不是發出一陣陣驚歎聲。
儘管這場面看似和諧。可如果有人注意的話,這些少年卻自動的分成了堆,甲板上到處都是一個個三五成群的“小團體”,互相的警惕、甚至敵意,亦存在於這個個小團體之中,而這正是街頭乞兒的特點,他們對身邊夥伴之外的“同行”總是充滿警惕,在流浪和乞丐的過程中,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曾遭受過太多的磨難,正是這些磨難使得他們很難去相信別人。
“……”
站在艦橋前的甲板上。望著下方的那些大則不過十三四歲,小則只有四五歲的小孩。辜鴻銘的神情顯得有些複雜,這些人便是子然所寄予的希望嗎?
希望!
身處中國的關係,使得辜鴻銘清楚的知道,但凡是讀書人,幾乎是不會進新式學堂,至於培養不出科舉人的新式學堂,亦很難辦下去,讀書不做官,為何要讀書?
儘管深知中國之事,非改革教育不可,但以國內的保守,又豈會開辦新式學堂,甚至開辦學堂又必須廢除科舉,否則又豈會有人讀新式學堂,或許正因如此,唐子然才會辦“孤兒院”,至少孤兒學習西學,不會遭到家庭的反對,甚至朝廷那邊亦說不出話來,畢竟“濟孤”是為官仁政,無論為官者如何,這個“仁”字是斷不能棄的。
可雖說心知流浪兒極為可憐,被唐浩然收羅進學堂,不單可接受教育,亦不再受飢寒之苦,但在內心深處,他卻不禁懷疑,這些目中滿是警惕、懷疑的孤兒,能否成為真正的人才,雖說他們年齡小,可是……
“為了生存,他們養成了撒謊、暴力等不良習性,以致人格發生了扭曲,這樣的小孩……”
又一次,辜鴻銘忍不住想到這些心知已經被這個殘酷的社會所汙染的少年,能否成長為“正常”的人,以至於甚至懷疑起唐浩然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人還未到辜鴻銘身邊,宋玉新便聽到了他的自語聲。
“辜先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亦正因如此,如辜先生等人之責任,才會愈加重大!”
雖然嘴上這般說著,可在心裡他未嘗不與辜鴻銘一樣,同樣懷疑這些小孩的品性,無論是在船上亦或是倉庫中,這些少年總是將人性的醜陋一一展示,且不說其撒謊成性,便是欺軟怕硬、習慣暴力等性格,就讓他覺得的頭痛,以至於不得不讓船上的水手和服務員用棍棒收拾一些人,以維持船上的紀律。
“責任之重……”
辜鴻銘點點頭,沉吟著這四個字,作為張之洞的首席洋文案,這次去朝鮮,是唐子然“借”去的,“借期兩年”,表面上是其需要一個“精通國學與西洋中國人物令朝鮮上下歎服,以固我中國之藩蘺”,可在私下裡辜鴻銘收到的那份電報中,卻直截了當的提到了他的目的——是為了編寫適合中國的小學教材,曾於英國德國留學的辜鴻銘又豈不知小學教育於國家之重要,心知這將是唐子然所辦新政中意義最為深遠一項的他,在遊說張之洞同意自己“外借”後,便第一時間趕到了上海,可到了上海才知道,唐子然不是要於朝鮮開辦小學教育,不是去教育朝鮮少年,而是教育一群來自各地的流浪兒。
教材編寫、兒童教育……儘管對此皆是外行,但辜鴻銘卻依還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那怕就是在船上,亦抓緊時間成日翻閱資料,以編寫適合小學教育的教材,當然,他所能借鑑的只有上海租界內幾所教會學堂的教材。相比於數學、地理、自然,真正困難的還是國文的編寫。
國文該如何編寫?
怎麼編寫才更適合小學生?對於辜鴻銘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挑戰,如《千家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小題正鵠》等舊時的啟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