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漢亡後,“傳國璽”歸於曹魏和西晉。此後,北方陷於五胡十六國的分裂動盪局面,“傳國璽”兒經輾轉,又落入東晉徵西將軍謝尚之手,謝尚把它獻給了東晉朝廷。此時,各地又出現了兒顆私制的玉璽,包括東晉朝廷自刻璽、西燕慕容永刻璽、姚秦玉璽等,還有北魏太武帝毀曹魏舊都鄴城五層佛塔時,在泥像中尋得的兩枚玉璽‘。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攻破宮城,劫得“傳國璽”,不久侯景敗死,其部將侯子鑑將璽投人棲霞寺井中,寺僧永行將璽撈出收存,後其弟子將璽獻於陳武帝。
隋火陳後,再次擁有此璽。隋、唐兩代,“傳國璽”仍被統治者奉為至寶。朱溫篡唐後,“傳國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李從坷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下落不明。直至北宋哲宗時,咸陽人段義將其獻出。金兵南侵時,又將玉璽掠走,後歸人元朝廷。明滅元時,蒙古部落將璽攜至漠北,自此“傳國璽”不知所終。
在“傳國璽”流傳的1 OC〔多年間,它一直被歷代統治者視為守國鎮疆之寶,正所謂“得寶者得天下,失寶者失天下”。但得璽者不一定都能交上好運。後唐莊宗得魏州僧獻“傳國璽”,僅三年便死於兵亂之中。宋哲宗得璽改年號為元符,僅兩年而駕崩。宋徽宗即位後,天下大亂,同玉璽一道被金兵擄至北國。元世祖忽必烈得璽之年即死於元大都。這顆小小的玉璽,反映的是一幅幅朝代更迭、禍福交替的歷史畫面。
儘管自元末明初之後,世人再難見到這枚極具傳奇色彩的“傳國璽”,但研究者還是從歷史典籍以及部分出土實物中窺探到原物的形制和風貌。
就秦始皇所建立的秦帝國面一言,雖然僅存在了短短的巧年就宣告滅亡了,但這個帝國所建立的統治制度和模式卻對後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西漢早期,“漢承秦制”的特點格外明顯。而這個時期擁有和使用璽的制度也兒乎和秦制完全相同。《晉書·輿服志》曾雲:i4輿六璽,秦制也。曰‘皇帝行璽s、‘皇帝之璽’、。皇帝信璽Z、‘大子行璽’、‘大子之璽’、‘天子信璽’,漢遵秦不改。”從區條記載中可以知道,當年的秦始皇不但擁有一枚‘’傳國璽”,而且還開創了“六璽”制度,這個制度到漢朝建立後沒有改變並沿襲下來。據東漢衛宏《漢舊儀·上》載:漢朝“皇帝六璽,皆白玉姨虎鈕,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以‘皇帝行璽’為凡封之璽,以‘皇帝之璽’賜諸侯王書,以‘皇帝信璽’發兵;其徵大臣以‘天子行璽’,策封外國事以‘天子之璽’,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璽”,。而(漢書·霍光傳·注》則提出了一個三璽說。兩說如圖表所示:
┌─────────────┬────────────┐
│ 漢帝有六璽說 │ 漢帝有三璽說 │
│(據《漢舊儀·上》) │(據《漢書·霍光傳·注》)│
├────┬─────┬──┼────┬──┬────┤
│印文 │用途 │備註│印文 │用途│備註 │
├────┼─────┼──┼────┼──┼────┤
│皇帝行璽│封國 │ │天子之璽│ │自己佩帶│
├────┼─────┼──┼────┼──┼────┤
│皇帝之璽│賜諸侯王 │ │天子行璽│ │在符節臺│
├────┼─────┼──┼────┼──┼────┤
│皇帝信璽│發兵 │ │天子信璽│ │在符節臺│
├────┼─────┼──┼────┼──┼────┤
│天子行璽│召大臣 │ │ │ │ │
├────┼─────┼──┼────┼──┼────┤
│天子之璽│策封外國 │ │ │ │ │
├────┼─────┼──┼────┼──┼────┤
│天子信璽│事天地鬼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