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墓,就應當受到保護並迅速通知考古部門前來鑑別。想到此處,他起身對仍在躍躍欲試的大漢們說:“下面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古墓,大家不要再掘下去了,你們在這裡守著,不要亂動,我去打個電話把情況報告一下,請文管會的人來看看再作打算。”說著,轉身向山崗下面的廣州中國大酒店走去。
地宮內,一扇倒塌的石門
鄧欽友藉助中國大酒店的電話,首先撥通了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值班室,值班室負責人得此訊息,立即作了“嚴加看護,不要使之受到任何破壞,並速向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報告,建議他們派人前去調查”的指示。根據這個指示,鄧欽友撥通了市文管會考古隊的電話,在報告了象崗發現的情況後,又轉達了省政府辦公廳值斑室的指示。值斑的考古人員黃淼章接到電話後,未作半點遲疑,立即同考古隊員陳偉漢、冼錦祥等騎腳踏車趕到象崗施工工地。此時工地上的民工已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將洞穴圍得水洩不通,鄧欽友守在石板縫隙的旁邊,正焦急地等待考古人員的到來。
黃淼章等人擠進人群,立即對現場進行勘查,發現這既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部隊修築的防空洞,更不是侵華日軍構築的秘密軍火庫,而是一座石室古墓。從整體看上去,這座古墓構築在象崗腹心約20米的深處,墓頂全部用大石板覆蓋,石板的上部再用一層層灰土將墓坑夯實,以達到封閉的效果。在過去30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中,凡廣州郊區發現的石室墓都是明代之後建造的,就在此前不久,考古人員還在廣州鐵路局附近發掘了一座石室墓,經考證是明代一個叫韋眷的太監的墓葬。正是由於先前的經驗,黃淼章等人在勘察後,作出了“此墓有可能屬於明代的結論”。
外部的情形勘查完畢,黃淼章從懷裡掏出裝有兩節電池的手電,俯身石板的縫隙,透過手電射出的光向下觀看,由於下面的墓穴過於龐大,加之外部光線的干擾,射到墓穴中的手電光顯得極其微弱,如同螢火在黑夜中晃動。儘管如此,黃淼章還是窺到了墓穴前室的石壁、石門等較明顯的建築物。稍後,隨著手電光的不斷移動,黃淼章又在室內散亂的一堆雜物中看到了一件類似銅鼎一樣的器物,從這件器物的外部造型看,當是漢代之前的葬品。看到此處,黃淼章站起身對同來的陳偉漢、冼錦祥激動地說:“哎呀,裡邊大極了,以前沒見過這樣大的墓室,不得了呵!”
“看到什麼東西沒有?”陳偉漢問。
“看不太清楚,不過我看到一件很大的器物,好像是個大銅鼎,從外形看是漢代之前的,這個墓看來不是明代的,可能是漢代或者漢代之前的……”未等黃淼章說完,站在旁邊的冼錦祥很有些不以為然地打斷道:“別胡扯了,你肯定是看花了眼,要不就是想南越王想瘋了,你想想看,我們什麼時候發現過漢代的石室墓?再說即使你看到的那件器物外形是漢代的,也不能說明這個墓就是漢代的,明代有許多器物就是仿照漢唐製造的,我看這還是一座明代墓。”
聽了冼錦樣的話,黃淼章點點頭,繼而又搖搖頭,略作沉思,說:“不,我有一種感覺,這不像是明代的墓葬,不像。”說著將手電筒遞給了陳偉漢:“你們再看看。”
陳偉漢和冼錦祥以及另外兩名考古隊員相繼窺看了墓室後,也感到有些不同尋常,但對此墓到底屬於漢代還是明代仍難以下確切的結論。黃淼章望著大家有些疑惑的臉說:“我看這祥吧,你們在這裡等著,我打個電話叫老麥來看看再作結論吧。”說著轉身向山下走去。
約20分鐘後,廣州市文管會副主任、廣州博物館館長、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來到了象崗山,這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第一代考古工作者,曾率領考古隊員幾乎踏遍了廣州地區所有的山山水水,調查、發掘了近千座墓葬,從而積累了豐富的考古經驗和廣博的學識,每當有較大的墓葬發現,必定由他親自主持發掘。在廣州地區現代田野考古的歷程中,麥英豪始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聽到黃淼章的電話彙報,他在驚喜的同時也存了些疑惑,在自己3O多年東奔西跑的考古生涯中,漢代的石室墓的確尚未見過,所見的石室墓均屬於明代之後。如果這次黃淼章所看到的墓室中的大銅鼎確屬漢代而不是明代的仿古器物,那麼,這座墓的考古價值就非同尋常了。當然,這時的麥英豪尚沒有想到他將要面對的就是他和他的同伴苦苦探尋的那個千年隱秘的處所。或許,30多年的奔波,已使他對那個千年隱秘的追尋熱情漸漸冷卻,或許那久久積蓄在腦海中的幻想,在歲月的淘洗磨鍊中已失去了當初的鋒銳;或許,他不相信幸運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