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4/4頁)
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見陽光,冬天甚冷,房間也不大,故“人無有取之者”。浦江清搬入後,書架、床、桌、字畫等一佈置,頓顯出幾分優雅。他在日記中寫道:“而搴幃外視,適臨廣庭,絲柳數株,天然韶秀。”
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的營業狀況蒸蒸日上,張元濟年分紅在萬元以上。他花5000元在極司菲爾路買了兩畝半的一塊地皮,請英國建築事務所設計一幢三開間兩層樓洋房,三層為尖頂閣樓。當時的洋房一般是紅磚青磚相間,張家則是一色的青磚,門窗用墨綠色油漆,顯得頗有特色。張元濟在這裡一直住到1939年。他喬遷時恐怕料想不到,十多年後,竟然與臭名昭著的“76號”魔窟為鄰。
上世紀30年代,張元濟七上廬山。他在賀陳三立80壽詩時,注有一句“先後三次亟思追隨,終老於此”,足見他對廬山的留戀。後張元濟花4000元買下牯嶺路118號一所別墅。對面117號是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的別墅。蔣介石夏天去廬山避暑時,有時也在熊家開會。如1934年蔣在熊府召開國防會議,恰值張也在山上,蔣曾去張家探望。
民國時期,北平一般人家,獨門獨院的,門口都釘著銅牌,刻有“趙寓”、“王寓”等。一些有點名氣的文化人,則釘塊木牌子,刻上自己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