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3/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庫中的其他基因合作得好。好的基因應能夠和它必須與之長期共同生活於一系列個體內的其他基因和諧共存,相互補充。這就如同磨嚼植物牙齒的基因在草食物種的基因庫中是好基因,但在肉食物種的基因庫中就是不好的基因一樣。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註釋】盈:盈滿,過甚。蔽:同弊;弊端,弊病。
矯枉者,欲其直,矯之過則歸於枉。而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追求事物的和諧、平衡、適中,是既不要不及,又不要過。人們的習慣傾向往往是作得太過,而客觀規律則是盈滿則覆。有人說,每種德行都是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道,而每個極端都是一種罪惡。故〃易傳〃和《老子》都說太過是大惡。列寧也說:〃真理走過一步,即是謬誤。〃《呂氏春秋.不苟論》雲:〃冬與夏不能兩刑,草與稼不能兩成,新谷熟而陳谷虧,凡有角者無上齒,果實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無遂功,天之數也。故天子不處全,不處極,不處盈。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先王知物不可兩大,故擇務當而處之。〃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這些話的意思都是說,只有不把事情做過份,才不會有新的弊端形成。
【漫談】有人說:或可問:假定有一物,到了極端,走向反面,〃極端〃一詞是什麼意思?任何事物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個絕對的界限,超過了它就是到了極端?在《老子》中沒有問這樣的問題,因而也沒有作出回答。但是如果真要問這樣的問題,我想老子會回答說,劃不出可以適合一切事物、一切情況這樣的絕對界限。就人類活動而論,一個人前進的極限是相對於他的主觀感覺和客觀環境而存在的。這就是事物變化所遵循的規律。老子把它們叫做〃常〃。而〃知常曰明。〃又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意譯
古時善於修道者,見解精微,奧妙通達,學識高深得令人難以認知。
正因為學識高深得難以認知,所以只能勉強地把他的一些外在形象來加以描述:
小心審慎啊,如履薄冰;
警覺戒惕啊,象怕妨礙了四鄰;
恭敬嚴肅啊,似做賓客;
渙然適應啊,似冰將要消融;
渾厚淳樸啊,似尚未雕琢的素材;
坦然曠達啊,虛懷若谷;
混同凡俗啊,若似汙濁。
誰能使渾濁混亂者安靜下來,慢慢澄清?
誰能使苟安死寂者萌動起來,慢慢復生?
保持此道者不欲把事情做過份,也只有不把事情做過份,才不會有新的弊端形成。
原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註釋】上善:合乎道的意識、行為,意謂最高的德行。幾於道:近似於道。
有最高德行的人具有近似於水的特徵。能滋潤萬物者,莫過於水,水善於利益於他物,而且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不與客觀自然相爭。有最高德行的人,能微妙玄通,也常善於利益於人物而不與之相爭;眾人好高而惡下,水獨處之,上善之人也常謙下;有這些德行,所以近似於道。
【漫談】《孔子說:〃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而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註釋】居善地,意謂能自然而然,隨遇而安;心善淵,意謂能心常湛靜,虛懷若谷;與善仁,意謂能雲行雨施,惠而不費;言善信,意謂能實事求是,至誠守信;政善治,意謂能應天順民,無為為之;事善能,意謂能謹始慮終,統籌兼顧;動善時,意謂能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