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09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2�474�986�247�170�080�070�06
南亞6�3012�8316�7219�690�230�220�19
東亞10�2918�3921�2823�030�200�160�09
工業化國家6�958�929�519�790�050�020�00
轉型國家3�354�133�983�810�00…0�01…0�01
此表資料引自中國國家糧食局外事司課題組報告《世界糧食供求現狀、趨勢和對策研究》,載於《糧食經濟研究》,2004年第2期(總68期)。
圖3…5世界人均糧食消費量比較
此圖引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糧食及農業狀況,2007》。
3�5膳食結構改善拉動糧食消費需求
世界人口增長與糧食消費(2)
一般認為,經濟增長、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收入增加及人口增長和都市化發展,正在逐漸改變食品需求與消費結構。多樣化飲食方式使得澱粉類食品需求下降,人們轉而消費更多的肉製品和乳製品。這就促進了糧食和飼料需求的增加,並增強了糧食生產與食品市場的關聯度。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7年被直接用作人類食物的糧食約101000萬噸,佔當年世界糧食產量的50%左右;世界消除飢餓所需填補的糧食缺口為5000萬噸左右。剩餘的糧食相當一部分被用作飼料。自21世紀初世界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世界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其中發展中國家保持年均7%的增長率。經濟快速增長進一步改善了食物結構,增加了肉、蛋、奶的消費。同時,拉動越來越多的農業資源投入到畜牧業生產領域,飼料需求不斷增加。據統計,生產1千克牛肉約需消耗8千克糧食飼料,1千克雞肉約需消耗2千克糧食飼料。2008年世界用作飼料用途的糧食將達到7560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基於上述情況,有的發達國家將此次糧食危機暴發的原因歸咎於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加的需求。有的國家指責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糧食消費的增加引發了世界糧食危機。但事實上,恰恰是一些發達國家,其糧食人均消費量不僅遠遠超過印度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而且仍呈不斷增加趨勢。美國農業部發布資料顯示,美國2007年人均糧食消費量約1046千克,比2003年增長了100千克。除此之外,美國年人均消費牛肉42�6千克,植物油41千克,牛奶78千克,豬肉29�7千克,禽肉45�4千克。而同類食品的消費,印度分別為人均消費糧食178千克,牛肉1�6千克,植物油11千克,牛奶36千克,禽肉1�9千克,總體上為美國人均消費水平的1/6。基於上述比較,發展中國家吃得太多這種怪論不知由何而來。當然,我們承認,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食品需求正在增加,但這種需求完全是正常與合理的。特別是中國,近些年農業快速發展,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大幅增加,農產品消費水平的提高完全是靠自己的生產能力解決的。
針對發達國家不符事實的指責,聯合國糧農組織給出比較公允的解釋。聯合國糧農組織並不認為糧食消費結構的變化是此次糧食危機全面暴發的主要原因。聯合國糧農組織強調,雖然糧食價格自2006年以來顯著上漲,但食品和飼料的消費持續保持強勁增長,這說明需求對價格上漲無彈性,也說明食品消費結構保持著相對穩定,並未因價格上漲而發生蛻變。換言之,發展中國家由於食物結構升級而增加的糧食需求是相對剛性的需求,其增加是長期的、很難逆轉的趨勢;而真正造成糧食價格暴漲暴跌劇烈波動的,往往是一些短期的、彈性較大的需求,比如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造成對玉米等主要糧食品種的消耗。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農業生產構成發生了顯著變化。推動和影響農業生產變化的動力,是世界膳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膳食結構已經從糧食、塊莖及豆類主食,逐步轉向畜產品(肉、蛋、奶)、植物油、水果和蔬菜等多元膳食結構。而肉類、蔬菜生產相對糧食生產,明顯要佔用更多耕地,消耗更多淡水和肥料,這直接給糧食生產帶來壓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糧食生產增長開始放緩,而油料作物生產卻在加快。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蛋類和肉類生產比油料生產發展得更快。隨著收入增加和城市化程度提高,飲食消費結構呈多樣化、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