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期偏低,甚至農產品的價格低於生產成本,一些地方的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受比較效益低和進口農產品衝擊的雙重影響,多數城郊土地、勞力、資金資源流入二、三產業,城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近些年來國內油料、大豆等農作物種植面積下滑,部分農產品加工出現萎縮。2007年油料、大豆種植面積分別下降到1340萬公頃和853�3萬公頃,分別是近9年和近8年來種植面積最少的一年。
(四)農業自我積累減少,缺乏自我發展能力。在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下,農村公共產品主要依靠農民自身解決,國家僅給少量補貼。由於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自身投入能力下降,農村缺乏自我發展能力,使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遠不能滿足農民需求。
(五)農業生產要素流失,造成農業資源更加緊缺。在價值法則和利益機制推動下,農業生產要素向高效益的非農產業轉移,造成農村耕地、資金、人才等農業資源流失,農業資源供給日益緊缺。
15�2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業比較效益下降
一些地方為什麼會出現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種糧比較效益連年下降,影響種糧農民收入增加。如果農民種糧不增收,就不會把種糧當做主業,就不會守在田裡種糧,就不會向種糧增加投入。糧食生產發展情況表明,糧食生產的波動,往往是農業比較效益下降引起的。
現在統計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通常都用農業增加值。就是說,其中沒有扣除農產品生產中“人工費用”這項成本。現在計算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仍是沒有扣除人工成本的收入。在前些年農民外出就業門路較少的情況下,農民很少與農業外部比較收入高低,農業比較效益低不易顯現,農民對不扣除人工成本的純收入是可以接受的。
農業比較效益下降及其影響(3)
隨著近些年農民外出就業門路增多、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工費用”開始成為農業生產的一項較大投入,農民便開始注意農業淨利潤、利潤率的高低,開始與從事其他行業比較收入多少和農業人工成本高低問題。現在農民十分關心農業比較效益問題,並以此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目標和行為。因此,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問題開始充分顯露。
從我國一些重要農產品的平均增加值變化情況看,1996~2007年,除棉花、油料作物外,其他農產品的增加值均有所下降,有的農產品生產甚至虧本。2004~2007年,全國稻穀、小麥、玉米3種糧食平均每畝總成本(包括物質費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從395�5元增加到473�8元,增長19�8%;畝均淨利潤從196�5元下降到167�6元,下降14�7%。其中,稻穀下降19�4%,小麥下降31�7%,玉米提高16�3%。
表15…12001~2007年幾種主要糧食作物淨利潤變化情況單位:元/畝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早秈稻6�78…10�7623�77184�4198�09108�39131�51
中秈稻77�8939�0051�31333�43233�91201�17294�87
晚秈稻76�8528�54128�56232�87130�49180�05232�79
粳稻166�9799�03179�67389�81308�52319�91260�75
小麥…27�50…52�67…30�28169�5879�35117�69115�88
玉米6*30�8262�78134�9495�54144�76156�89
大豆26�5171�81111�73127�0681�4867�8454�63
淨利潤=每畝總產值…每畝總成本(包含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
資料引自歷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彙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編)。
表15…22001~2007年水稻、小麥、玉米三種主要糧食每畝平均人工成本變化情況
年份每畝平均人工成本
(元/畝)比上年增長幅度(%)
2001128�651�82
2002130�051�09
2003137�665�85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