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早晨,齊都臨淄的大街上人來車往,熙熙攘攘,臨淄的國人們又迎來新的一天。眼下時值秋末冬初這段時候,還是小陽春的天氣,正是適合人們外出活動的好時候。今年齊國還沒有興軍役和勞役,正是人們休養生息的時候,人們正好藉此時機,多為自己家裡做些打算。
農夫們趁著天氣晴好,紛紛上山去打些柴草,或自用或賣掉,以便換些東西回來。而百工們則紛紛早起,前往官府的作坊,用一天的辛勞來換取衣食。商人們天不亮便早早起來準備好貨物,便在家門口的市肆裡招呼客人。
只有那些低等的小貴族家的子弟和一些家中有錢計程車會不緊不慢地行走在臨淄的大街上,找一家臨近的酒肆,叫上幾角酒,一盤肉脯,再來一大碗豆花,慢慢地享受早餐。
自從小白將菽豆變成豆腐之後,臨淄的人民便算多了一種食材。由於菽在過去主要是用作戰馬飼料和庶民救荒所用的雜糧,而為了輪耕肥田又不得不多種一些菽,所以菽的價格很低,但是變成豆腐之後便溢價十倍。
有了國君小白所制這個招牌,傳承自小白宮中的這種美味很快便在臨淄市民之間流行開來。由於石磨畢竟是件大件石器,需要從山上取石鑿刻雕琢,即使數個石匠合夥製作也要花費不少時日。所以這些日子雖在大貴族家裡都用上石磨了,但小貴族們還輪不上號。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這話在什麼時候都在理。由於石磨都在大貴族家裡,大貴族們的家裡人口多,即便天天做豆腐也能消化得了,不可能像商賈一樣賣到市肆上。
而一些小的貴族和士人在大貴族家裡有幸品嚐到這種美味之後,便會在與自己的朋友閒聊或攀比中當作自己的成就來吹噓一下。一來二去,齊國的國人中便流傳起豆腐的傳說來,據說這種顏色雪白,香氣撲鼻,是大貴族們才能享用的好東西。
而有些精明的商賈便利用人們心中好奇的這一點,用盡手段搞來石磨,將菽做成豆製品於食肆之中販賣。對臨淄的國人而言,現在食肆裡有一種美味,據說還是國君日常食用的東西,怎麼能不勾起人們想要品嚐一下的心思呢?
而且這種東西價格不是非常貴,味道又上佳,讓平日裡吃慣了粗糙食物的齊國人大為追捧。有了需求便有了市場,有了市場便會不斷有商賈參與進來,於是豆腐便以非同尋常的速度成為了臨淄人民飯桌的常見食品。
而在此時,小白宮中豆腐的食用方法便也流傳開來,什麼豆漿啊,甜豆花、鹹豆花,豆腐,豆乾,時間一長,豆製品便成為臨淄的一個特色食品,就連外國來的商人也是一定要品嚐一下的。
而在臨淄的國人們悠閒地度過他們的一天的時候,他們絲亳不知道就在不遠處的齊國宮中,一場即將改變他們未來的朝會正在進行之中。也許他們不會意識到這場朝會代表著什麼,但他們之後的日子裡將會被這場朝會所做出的決定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宮中的小白和管仲他們可沒有外面的國人那般悠閒。在經過一個大早晨的討論,齊國的對外軍事方針已經制定,齊國內部的軍事改革也提上日程。齊國內部的國家制度也被制定,三國五鄙,四民分業已經在眾人的探討裡成為共識,現在討論的便是如何將這些制度推行於國中而不使國人生亂。
畢竟無論遷移四民,編為什伍都是會讓百姓改變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慣,引起他們時抱怨。而一貫主張順應民意的管仲在這個問題上卻很堅持,認為這是變法的重要手段,為了達成目標不惜以威來治民。那麼如何才能在顯示出官府的威的情況下不使民生怨呢?
管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給出的答案便是“法”。法就是指法律和法令。法字左為水,意指執法要像水一樣公平,右為廌和去,獬豸能辨忠奸,觸不直,現在遠去了,便意味著公平和公正到來了。
管仲在歷史上被尊為法家之祖不是因為他制定了什麼法典,他只是在舊的法典上修修補補,連個成文法都沒定下來。但是他的所做所為和勇於變革的精神卻成為了後世法家變法的重要依據,而被分世的人們尊為法家先聖。
但世人皆知,雖然中國很早就有了刑罰,像夏存《禹刑》,商有《湯刑》,已經出現了墨、劓、刖、宮、大辟五種刑罰。到了周朝在吸取前朝法律的基礎上制《九刑》,增加了流、贖、鞭、撲等四種刑罰。在周穆王又命呂公作《呂刑》,規定貴族可以用銅來贖罪,裡面已經有了刑事的政策和原則,訴訟制度和法官責任等內容,據說已經有了三千多條條文,很是嚴密了。
這些刑罰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