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之中。每日雞鳴即起,督促我練過拳腳,然後我去跑步他去游水。黃昏時分,則常常要我腳上腰際纏了沙袋,跟他去上丘丘巒巒。
父親愛水愛山。有時我們一起跑到長江邊,他就一頭紮下浪裡去,我見那兒長江浪頭接浪頭漩渦連漩渦,低低沉沉地怒吼著奔騰而去,心裡總是發怵。父親跟條魚似地在水裡,自由得很,他綽號叫“水怪”。父親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許我從來都不及父母聰明,也與一生怕水有關吧?我喜歡和他登山。時時在山頂上,父親叫我站得離地遠遠,逆了風,長聲即誦蘇軾。陳亮、辛棄疾等人的作品,而已必須抬頭挺胸鏗鏘激昂,說是“讀英雄詞表英雄志,而心不入英雄意境乃褻瀆英雄之事!”
有個黃昏,在山頂那片被火燒雲燃得金碧輝煌的松林裡,父親跟我講述岳飛舊事,說,“英雄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不久前,我才發現自己經過兩年多才好不容易做到父親教的教導“寧可流血不可流淚”,一下子又聽他說英雄到了傷心之處也會彈淚,就不由大吃一驚,忙問:“是不是因為傷心,英雄也是有理哭的?”爸說:“若為了凡人事,英雄也不可以哭;若為了英雄事,凡人也是有理哭得的。”我弄得更是稀裡糊塗,父親就說:“比如趙子龍在長坂坡,孤身血戰救出阿斗,交到劉玄德手上,劉玄德淚流滿面。若是為了兒子受到了驚嚇而哭便是無理;但他是為幾乎痛失愛將而哭,這便哭得有理了。”
見我更是一臉迷惘,爸便讓我回家讀《陳情表》與《出師表》,似乎那是驗證他女兒能否成為英雄的試金石。他認為“讀《出師表》不哭不忠;讀《陳情表》不哭不孝。”
讀《陳情表》我倒是哭了。特別是想起我香港父母的養育之恩,更能領會李密的孝順之情但讀《出師表》,卻怎麼也未哭成功,儘管我十分景仰諸葛孔明。父親沉吟半晌,說:“儘管爸爸打你不少,你將來定會是個孝敬的孩兒;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對祖國對人民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諸葛武侯為榜樣;實在忠孝不得兩全時,你可退一步做到忠而不孝,你媽媽和我,是無論如何不會怪你的。”成年以後,我果然對一切工作盡職盡責盡心盡力,自以為理直氣壯地放棄了許多盡孝的機會,直到母親絕症在身病臥高床,我方如五雷殛頂肛腸寸斷。那是1987年,那時節我正在中學教書,當班主任。待從醫院回到講壇,不由得對我滿堂學生咬牙切齒如毒誓如惡咒道:“倘若你們不孝敬父母根本沒資格談什麼報效祖國。即使將來真的為國為民做了點什麼而對父母不曾盡孝,待父母終其天年之後,你們必然慢慢體味到那種如同身陷煉獄痛苦終生的滋味,任何豐功偉績也壓不住那種悔恨那種自責!”
便事到迄今了,我也不敢天天目睹亡母遺像,偶爾翻檢出來,必因浮想聯翩而扼腕長嘯痛哭失聲。
我在丙班留下來。我總弄不明白,為什麼人們不讓我回到丁班。
不過,自從丁班班主任去過我家,爸爸常在黃昏時帶我出外散步。依了山勢水勢,他更為詳細地對我講解戰術戰例。聽爸爸講戰爭是一種享受。無論死的活的輸的贏的經他一講,全能在我腦子裡變得活靈活現。
對於他所講的一切,父親常常要我複述。對我的記憶力,他是很滿意的。令他不滿的是我的興致所在: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遠勝於對兵法的看重。他覺得我提的問題,大都是無聊無稽又無法回答的。比如說,有一次他講到,項羽把劉邦的爹綁到陣前,說要烹了吃,劉邦卻哈哈大笑,要“分一杯羹”。我問爸爸:“如果劉太公真被殺了,劉邦是不是會喝一碗用他熬的人肉湯?”
爸說:“劉邦當然算準了他爹不會被殺才這樣說的。”
我仍不甘心:“可是,萬一劉太公真被殺了,劉邦當時會怎麼樣?是昏過去呢還是拔劍自刎呢?”
爸有點不耐煩了:“這是史實,鐵定了,怎麼可以胡亂假設的?”見我忿忿,爸又補了一句:“如果劉邦判定不了項羽的行狀,他根本不能得天下。”
我急忙問道:“爸爸,劉太公可沒有他兒子那麼高明,他定是判不準項羽行狀的,是麼?”
爸說:“是。”
“那麼爸爸,劉太公五花大綁,不但面對著沸水快刀,還要耳聞兒子高叫著吃他,心中想了些什麼呢?”
見我如此不可理喻,爸真的生了氣:“孩子,我們今天講的是兵法。為將用兵就得知己知彼,才可百戰不殆。在楚漢相爭中,劉太公當時想了什麼,事實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劉邦項羽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