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夠了。
我老了後娛樂就是下下象棋,七十幾歲在街邊下棋時,遇上了練拳的,他當時四十多歲,別人叫他“大生”。他連輸給我幾盤,我要回家吃飯,他手抓住我領子了,說我一走就打我。由卝文卝人卝書卝屋卝整卝理
我一個鷹捉將他按在地上,鬆了他,他就掄拳頭,我再捉住他,順著個崩拳的勁把他甩出去了。圍觀的人不知道,他心裡明白怎麼回事,立刻對我恭敬了。我不讓他跟人說我會武,他也不好意思說。此人後來問我武術的事,我說:“別談了,有時間下棋吧。”
練武時,腳下有準,手上也要有準。形意拳是“拳從口出”,拳從腰裡升上自己的嘴跟前,再遞出去——這個練法很妙,調動人精神來打中線。練拳時得有個衝擊點,點子對了,拳架才能整。能打在自己中線上,全身的重量就上了拳頭。
明白了拳從口出、如犁行,在“全身重量上拳頭”的過程中,也就找著了六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功架整了,自然要求變通,揣摩六合在力學上的妙處,也就找著了三節(臂的三個關節、腿的三個關節、軀幹的三大關節),三節可以整成一節——這是意境上的說法,以意境而論,也可以說三節無窮盡,爆炸力是整勁,一條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這也是整勁。
一般練形意拳都是從劈拳裡打出來,尚雲祥是個例外,他是從崩拳開始學的。李存義當年教他有“先考驗一下”的意思,沒系統教完,主要是崩拳,因為崩拳的起手勢是劈拳,校正了一下劈拳拳架,等於劈拳也教了。劈、崩、鑽、炮、橫各有各的變招,而只有崩拳是一小套拳,因為崩拳轉身的招數多。
形意拳主要是攻中路的拳,所以崩拳是形意的重點。崩拳伸手就是,沒有劈拳那麼嚴格的“拳從口出”的動作。但這一小套拳中含的“狸貓上樹”、“懶驢臥道”都是拳從口出,而“後手撩陰”的變招“反手刺喉”也是擦口而出。
因而崩拳中也有這個訓練,這是形意拳的基本。按照拳口而出、如犁行的練法,對己對人也就有了綱領。
我與丁志濤當年在寧河都有慷慨仗義的名譽,也喜歡自己有俠名。我倆的師傅唐維祿綽號“北霸天”,聽著兇,其實唐師無權無勢,時時善待他人,這不是老百姓叫的,是武林朋友叫出來的,說唐師在河北北部練形意的人中領了先。
我當年初見唐師,問唐師有什麼本事,唐師說:“沒什麼本事,只會在彈丸之地跟人決勝負。”在彈丸之地,轉瞬之間,能找準自己身體的去向,這就是本事。薛顛的口頭禪“擱對地方”也是此意。
練武人要仗義,但更要明是非。仗義得糊塗,一是會被人利用;二是仗義了這個人,就害了那個人,往往拖累的是自己家人。我五十幾歲得重病,對哥哥李捷軒說:“死就是過過電,沒什麼大不了。”我覺得自己這話硬氣,卻搞得他非常難過。
少年時崇尚俠義,結果為人處事的分寸感不好。我一輩子買東西沒跟人還過價,事情做了就不後悔,其實心裡也明白其中是有得失的。後輩的習武者,要吸取我的教訓。
萬言不值一杯水
萬事開頭難,練形意拳不懂起勢①,就生不出劈、崩、鑽、炮、橫。此番由起勢一直講到馬形。馬形易練好使,也許有助讀者對形意拳發生興趣,這是我的考慮。
先解答近日的讀者來信:
一、《象形術》書中,薛顛講武功練到極處,身體可發電力擊人,您是否做到;
二、您說渾圓樁與校二十四法稍有區別,但“一個無為一個有為”的說法,實在聽不懂;
三、我一練形意拳就喉嚨痛,有何對治法子;
四、您在以前的文章中說學會了劈拳,自發地就會打虎形了,這是什麼道理。
武林裡的奇事多,我有個朋友叫金東林,是個天生的羅鍋。但幾年沒見他,偶然遇上,發現他腰桿直了。他說是個新疆老頭給他治的,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還有奇事,就是傳說有個絕技叫“噴口濺”。
舊時代練武人時興訪人,練成了就四處走,誰出名就找誰,上門就打架,敗了學兩招,勝了立刻走。有個壯武師,訪到一個老頭,老頭說:“我多大歲數了,比不了。”
壯武師非要比,這時有個人挑了兩桶水過來,老頭說:“那就比吧,可你得容我喝口水。”攔住了挑水人,沒想到老頭一喝就喝了一桶水,壯武師看呆了,老頭猛一張口,一口水把壯武師噴倒在地。
我沒見過練形意的人練這東西,原本以為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