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寫了“誠懇接受,要看實踐”八個字。他理解大家的心情,尊重群眾的意見,但休息問題還要看實際工作允許不允許啊!
聽說1968年胡志明主席來中國治病,也向周恩來提出一個要求: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周恩來回答說:“我做不到。”胡志明說:“打一半折扣,每天多睡一小時吧。”周恩來說:“儘量做到。”後來事實證明他並未做到。參見陳浩《一片公心永鑑青史》,《我們的周總理》第531頁。
難道周恩來不需要休息?不!他曾說:“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晚年,他的病情已很嚴重,特別需要多休息!但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他不能夠放下管理國家的責任啊!“我是總理,要負全面的責任,上對中央,下對群眾,不多管一些怎麼行呢?”“吾貌雖瘦,天下必肥”——這就是周恩來拼命工作的答案。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累死了。他沒有子女,沒有任何一星半點的私人財產。然而,作為當代中國四分之一世紀之久的傑出的管理家,周恩來給中國人民留下了一筆無法度量的精神財富。
*加減乘除,數數在胸
1961年,在磁縣農村中國的總管家周恩來古代軍事家孫子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孫子兵法·計篇》。古代政治家荀子說:“量地而立國,計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勝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時藏餘,謂之稱數。”《荀子·富國》。軍事家只有多方籌算、掌握具體數字、知己知彼,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管理國家、建設國家也要掌握具體數字,成竹在胸,才能儘量避免決策失誤。 周恩來抓經濟工作十分重視算賬,加減乘除,數數在胸。他曾說,國家大,這個家不好當;領導上必須注意算賬。
…
除法與乘法——生產和消費
…
1959年5月18日,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捷克斯洛伐克駐華大使布希尼亞克時,曾形象地說,消費是減除,生產是加乘,說起來也簡單,但執行起來不容易。1959年5月31日,周恩來在天津接見前來辭行的阿聯駐中國大使拉加卜時,進一步闡述道:中國有兩件事情,一件是除法,一件是乘法;生產一用除法,分攤到每個人的就不多,而消費一用乘法,全面總消費就多了。例如糧食,雖然增產很多,但每人還不到600公斤。去年養豬18000萬頭,但平均三個多人,差不多四個人才有一頭豬;而且中國的豬平均每頭只有30公斤,每個人平均只有8公斤豬肉。每人不到600公斤糧食,只8公斤肉,從國際水平來說,這樣的水平是很低的,從而生活水平也低了。雖然生產成倍地增長,但因為底子薄、人口多,算起來就不多了。所以,消費還應有一定的限度,而這還不是一兩個躍進年所能解決的問題。
這些近乎拉家常的談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國的總理,根據中國的國情,運用加減乘除法,同外國大使講中國生產和消費的特殊性。同時,也是對當時實行的脫離生產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覺悟程度的公共食堂消費方式的否定。
1959年5月28日,周恩來在南開大學師生員工大會上講話,也對當時的生產和消費算了一筆賬。他說,生產方面是全民辦企業,它都佔有了器材,國家儘管生產了很多器材,比前幾年加倍地增長,不能算少,可是拿65000萬人除一除,看一看,平均每人有多少呢?到底鋼有多少呢?水泥有多少呢?木材有多少呢?化工材料有多少呢?石油有多少呢?沒有多少!所以,每個公社辦一點工業、一個縣辦很多工業,它就把材料佔有了,就使得原有企業,大企業倒反而感到不夠。消費方面也是一樣,糧食翻了一番,不錯,可是平均到每人,拿65000萬人一除有多少呢?不過600公斤嘛。這裡面要吃的,要飼料,要留種子,還要出口。分到每人一點不算多,可多吃一點再拿65000萬一乘,數目就很大。
周恩來講到這裡,整個會場上氣氛十分活躍。所有的人都進入了周恩來的運算思路之中。生產方面,像“大躍進”那樣全民辦企業,只能造成原材料緊張和經濟效益低下。在人口多而生產力水平低的條件下,人均消費水平不可能高。接著,周恩來又針對公共食堂的消費方式說:過去農民在家裡吃飯,大口小口,男女老少,人口多人口少,農忙農閒,要調劑著過日子,有時多吃,有時少吃。現在入公共食堂了,人人都吃飯不要錢,大家都一樣,來個平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