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為了維護其在現有體制中的個人政治利益。直到1894 年以前,朝中大權都牢牢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滿朝官員皆為她的心腹。同治帝對她言聽計從。據說他在慈禧縱容下冶遊致病,遂於1875 年1 月不治身亡,年僅十幾歲。慈禧為了繼續掌權而打破了“祖宗家法”,讓自己4 歲的親外甥繼位,是為光緒帝(1875 一1908 年); 並在光緒1889 年親政之前,繼續垂簾聽政。1884 年慈禧將恭親王奕訴免職,自此朝野上下無不俯首帖耳以奉其一人之歡。
這位女強人思想保守,善於在中央的大一統統治與新興地方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以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洋務派大臣的現代化努力(如製造局與軍械所)促進了地方主義的發展。慈禧只能採取合作加控制的方法來維持滿清的統治,而這些洋務派領袖也依舊聽命於朝廷,從未起過擁兵自立的念頭。
李鴻章一生宦海沉浮,權力不可謂不大,但同時他又對清王朝忠心耿耿。1870 年之後,他歷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達30 年之久,其掌權時間之長,在清朝歷史上是罕見的。李氏的勢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他訓練了淮軍,這支軍隊的人數在2 。 5 萬至4 萬人之間,長期駐紮直隸、山東及江蘇,其軍械由天津、南京及上海提供;其次,李氏手下大約有2 的名年輕的將領、官員和技術專家,其中許多人都來自李氏的家鄉合肥;第三,李氏掌管著各省的財政大權及全國的軍費開支(主要來自長江下游地區)。慈禧之重用李鴻章,表明她希望利用而不是阻礙後者不斷上升的影響,從此兩人在政治利益上走到了一起。李鴻章就像美國的市長,將私人的資金用於其事業,所以,他領導洋務運動既有為國為民的一面,卻也不乏為個人打算的動機。
李鴻章採取“官督商辦”的辦法來發展民族經濟。這與以前的食鹽專賣一樣,政府透過壟斷某種日用必需品以聚斂錢財。但這種方法並不符合現代實業家崇尚動態、冒險的口味,因為它不利於擴大再生產與實現工業化的目標,不過是一種新的財富分配形式罷了。李鴻章首先發展了造船業。當時清朝仍需透過運河或山東近海的嘈運將長江下游的糧食運往北方。1872 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承運槽糧,兼攬商貨。李氏起初任用潛幫中人管理招商局,但他很快便改用了怡和洋行的買辦唐廷樞為招商局總辦。改組後的船主大都成為經理人員,同時也接受朝廷的職封和俸祿。這些人又讓親朋好友在公司中擔任職務,因此,輪船招商局既非官辦企業,又非現代意義上的私營企業,而是一種官商合辦的牟利性四不像機構。在朝廷支助下,輪船招商局在與外國輪船公司的競爭中一度處於領先的地位,自1877 年購進美商旗昌輪船公司的一批船隊後,更是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輪船公司。但英國隨之擴大經營在華的航運事業,而招商局的經理們卻忙於中飽私囊,公司的營業乃每況愈下,最終不得不將中國國內航運業的龍頭地位拱手讓給了英國人。
輪船招商局是後來中國“官督商辦”企業的雛型,這類企業始終未能擺脫舊式官商的習氣。首先,在這些企業中,裙帶關係、派系鬥爭、損公肥私及不思進取的風氣仍很嚴重;其次,由於公司受到政府控制,經理者為顧眼前利益,無暇進行擴大再生產;最後,“官督”常常意味著為了與洋商競爭而賦予企業某些壟斷專賣的特權,而這種特權往往會導致管理者的腐敗無能。抱著開辦各種企業互為保障的想法,李鴻章及唐廷樞於1876 年又開創了開平礦務局,計劃為輪船招商局的輪船提供燃料,而輪船在貢糧北運後還可載煤南返。礦務局使用現代化的水泵、風扇及起重機等設施,從以前經土法開採早已廢棄不用的礦區中採煤獲利。靠著十幾名外國技師及現代化的裝置,開平礦務局於1883 年又建立了機器製造局,自己生產馬達、礦車、拖船,並自辦電話、電報及7 英里長的一段鐵路。很快全礦每年產煤量達到25 萬噸。不過,1892 年唐廷樞死後礦務局事務交由一名旗人接管,其人只知牟取私利,遂使礦務局負債虧空。19 (刃年,開平礦務局被英國人接管,其總工程師即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胡佛。1912 年,開平礦務局成為英國資本的企業― 中英開灤礦務局。
這樣在華北地區,輪船航運帶動了煤礦的發展,而採煤運煤又促進了鐵路的出現。晚清官僚為了防止外國的剝削,對辦鐵路持反對意見,如外商於1876 年建造的吳淞鐵路,次年被兩江總督購回後隨即搗毀。開平礦務局擁有的鐵路線也是分段逐步建成的:1888 年南線建至天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