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2/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認為,借短放長本身並不是什麼錯誤,它是非常正常的融資方式。一個企業想發展得快,做強做大,一定要借短放長,這是負債經營。
市場經濟就是一個負債經濟,寅吃卯糧,用未來的積蓄來加速今天的增長,這是所有現代經濟社會的共同手段。全世界都在這樣做,我們已經不是30年前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國家了。借短放長不是問題,高負債增長更不是問題。所有國家的發展,都有個高負債增長的時期。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就是高負債增長,到80年代的時候,更是幾倍的高負債。包括我們周圍的韓國、日本。韓國三星集團最高負債達到700%,韓國幾個大財團都長期維持300%—400%的負債水平。當然,後來也有破產的,是由於負債導致產出的效益不好而破產,而不是由於高負債而破產。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如果負債1個億,利息成本500萬的話,只要我拿這1個億做出了500萬以上的收入,那這個負債就是合理的,不存在高負債。如果這個企業負債率很低,但是用負債投資的專案顆粒無收,那就叫高負債,因為你沒有用負債來擴大生產能力,你不會產生效益。
不顧企業投資收益如何,泛泛地將高負債看做是一個壞事,這種觀念是大有問題的。讓企業家心理上自責,認為自己是壞人,拿了大家的錢。事實上,如果企業家比大家有能力,能更好地配置資源,他就可以理直氣壯地透過正規的融資渠道拿大家的錢。問題是,我們的融資體制是否能夠允許有能力的企業家進入資本市場,將那些尸位素餐的特權企業和不斷製造不良資產的企業淘汰出去,這是資本市場的效率問題。所以,只要投資產生高於融資成本的效益,就不存在所謂高負債問題,借短放長就是好的投資策略。如果投資效益不好,任何負債都是高負債。中國目前由於銀行商業信貸緊縮,加上中國資本市場上市和配股的通道狹小,企業獲得融資的渠道應當更多地考慮發行公司債券。市場化的公司債券是靠公司的自我增長能力來擔保的,而不是目前靠政府部門的信用擔保。我認為,2006年開始實施的新公司法將啟動一個公司債券的大發展,隨著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的實現,依靠公司債券進行的槓桿收購應當成為廣泛的市場現象,一個負債時代就真正來臨了。
另外,企業與銀行打交道的時候,在心理上應該是完全平等的。銀行應該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而不是指揮企業如何生產,指導企業什麼時候把企業關掉。要建立一個和諧的銀企關係,而不是單方面的支配權,也不是獲取單方面的利益。負債不是犯罪,負債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企業家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支撐,平等地跟銀行談判。
沒有借短放長,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不會那麼高
範棣:我不完全認同你的這個觀點。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闡述同樣一個問題,就是在中國為什麼絕大多數企業是借短放長?主要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必須這樣做。因為所謂的長,指的是資本,你只有有了資本,你才能做長。銀行就是給企業流動資金的,銀行很少會給一個企業五年、十年期限的貸款。長期的資金投入要透過資本市場,或者是發行長期債券來解決,但是這兩個東西我們沒有,或者很不完善。但是所有的企業家都是資本家,就是他必須要做事,必須要發展。什麼意思呢?當你有資本,你才有可能做固定資產投資,你才能發展。流動資金只是給你當做維持經常性生產的週轉資金來用的,但中國目前的貸款都是打著流動資金名義的貸款,實際都用於長線投資去了。有60%都用到長線去了,這個沒有辦法,因為你沒有其他資本來源,這跟西方國家不一樣。如果中國企業都不借短放長,中國的GDP就沒有這麼高,不可能有這麼高。所以,借短放長給中國經濟增長創造了一個非常大的貢獻,要不然就不會有這個奇蹟。但是這個問題也恰恰是雙刃劍,企業借短放長很多時候財務風險很大,往往構成一條很薄弱的企業債務鏈。
一個企業跟銀行、跟債權人其實是平等的關係,是非常非常平等的,那麼怎樣去平衡這個關係呢?當你能夠在談判桌上跟銀行達到勢均力敵的時候,你就有主動權了。什麼叫勢均力敵呢?就是你的負債有一定的規模,銀行怕你。假如你負200萬,銀行肯定把你卡死了,它認為無所謂的,就把你卡了。但是我不是鼓勵所有企業都要有一定的負債規模,但是有些企業當它有一定負債規模的時候,它就很輕鬆了。
什麼造成了中國不良資產多
王巍:與銀行打交道時,企業家另一個經常被質疑的問題是不良資產,要解釋不良資產是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