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限,一條巨大的現實與理想的鴻溝清楚地擺在眼前,災後的生活中充滿了無形的壓力——家庭不和,經濟困窘,重建家園的重負……各類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從此開始發生。
儘管如此,人類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災區群眾依然要帶著悲傷繼續頑強地生活,逐漸過渡到災後重建。災後環境建設可在幾年之內完成,而心理的恢復,可能需要多年的時間,有些災後發生的嚴重心理疾病,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甚至終生與痛苦相伴。根據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退伍老兵的科研觀察,PTSD症狀最長已持續40多年,嚴重地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活。
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我們能隨心理創傷一起成長。正如地震災區江油中學2011級7班的王祖全同學在《災難後的思考》一文中所感嘆的那樣:“逝者如水映月色,生者如山自巍峨。”災區群眾能夠透過災難和損失,更加明白生命的意義,明白傷痛不僅僅是憂傷。
有時候,我們需要勇氣去化悲痛為力量,逐步面對現實,將各種負性的情緒轉變成為一種恢復生產、重建美好家園而逐漸肩負起自我責任的希望和力量。
正如上述,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在經歷災後心理五部曲以後,會逐漸面對現實,逐漸地走出心理創傷的陰影,而開啟新的生活。但不是所有受災的人,都能如此幸運,都能走出災難陰影,甚至有的人終生將與痛苦相伴。最糟糕的是,如果母親沒有處理好心理創傷,那麼很可能會將這種創傷內化成人格的一部分,即創傷後的人格改變,從而透過撫養孩子、與他人打交道以及自己壓抑的行為方式,而將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構成代際傳遞效應。 。 想看書來
第一章地震:讓我的傷痛走多遠(5)
遭遇心理創傷的人,通常反應是不願意再去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