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物品:如各種型號的線香,各種掛在人胸前的佛像掛件,香爐、蠟燭……實際上就是個專賣商店。地陪導遊說,刻有佛像的各式吉祥小掛件、鍍金卡,都是經過寺裡高僧唸經開過光的,護身很靈驗。我想,這裡有成千上萬的小掛件、鍍金卡,那些高僧該日夜不睡連續開光是否來得及?即使來得及,該是多辛苦呀!
店裡擁滿了遊客——此時大半遊客身份似乎已一下子轉換成香客了,紛紛湧到玻璃櫃前選購,許多人出門時手裡握了大把的線香。早在車往靈隱寺行駛的路上,杭州地陪女導遊就向大家“導遊”,說靈隱寺的佛非常靈驗,盡心指導大家,第一要拜如來佛,如來什麼都管,可求升官,也可求發財,讓人感覺如來佛就像現在的一把手,所有大權一把抓;若要求婚姻、子孫,得拜觀音菩薩;求健康長壽,得拜藥師佛;求高考錄取,得拜文殊菩薩……導遊把遊覽導成了入寺院進香。
進寺院大門票在旅遊費用中集體買了,要進大殿燒香拜佛,大殿前邊攔了一道黃牆,還得買門票。那道牆雖然蓋著瓦脊是黃的與寺院殿堂同色同格似可融為一體,有左右兩個門,右為進口,左為出口,右邊門內有票房售票窗,給人的感覺,是為賣票收錢建造的。這融為一體,正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寺院的性質,它不是修行的佛門聖地,而是經營單位。要進大殿得個人掏三十元錢了。好不容易到杭州一遊,到了大殿前,為省三十元錢不進大殿的恐怕為數很少。這環環相扣,恐怕早在寺院的算計之中。
總說旅遊體現著一種文化。這裡看起來似有濃得嗆人鼻眼的“文化”味,但不是健康的文明的先進的文化。我深深記得,新中國建成後,多少批入學讀書的人從課本上受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都接受了這樣的觀點: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者利用宗教麻醉人民,使廣大人民精神陷於愚昧甘願接受統治承受壓迫。那時的宗教是為封建統治階級鞏固統治服務的。我至今仍認為,這種觀點具有文化批判精神和思想進步意義。不過,我也一直認為,宗教可以有利於人的道德建設,譬如佛教,教義並非宣揚有神論、宣揚迷信。教義精神,提倡淨化自身靈魂、剋制慾望、遏制惡行、慈悲為懷。那是要教人覺悟向善,教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信佛,是對自身的要求,是信自己能成佛,這個“佛”是自身的覺悟。無論東方的佛教還是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基本精神都是革自己的命,是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原本從佛教還創造出一些有關神鬼的說法,如有六道輪迴、十殿閻王等因果報應說,本是唯心的,反科學的。但是就導向而言,還是為戒惡向善,人們怕死後入地獄,怕受十殿閻羅酷刑懲罰而收斂惡行,盼能進天堂而行善舉,不能不說對社會道德的維護起著作用。由於宗教不斷催生大量善男信女,於是社會上就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識,於是就有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全和諧環境,然而這畢竟是迷信,是愚昧。當上世紀初科學和*在中國落戶,魯迅先生就以其精神作為透視鏡,刻畫了不朽的文學形象祥林嫂,呼喚人們的麻木精神從神權束縛下掙脫出來。然而這種掙脫後,需要以科學和*精神,需要以文明進步思想,來替代神權對於道德的規範和對人的教化。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說,“法律如果不被信仰,將是一紙空文”。道德建設更是有真正信仰才有實效。而後來這種新的道德建設,有過一種信仰強大到如神權那樣令幾乎全民族敬服的力量嗎?是否已經是“一紙空文”了?
現在旅遊或採風,無論到何地,大都有寺廟的景點;導遊進寺廟解說,無一不說那裡的菩薩靈驗,能保佑你有福有壽、平安順利、升官發財、喜得貴子。封建時代神權論是抑惡揚善,是要人自律遏制慾念;而當今這種宣傳,就其品質而論,比封建時代的神權論還有害,更低階、更庸俗,完全背棄了自律要求;更荒唐更可笑的是,把菩薩衍化為以神權做交易的大貪官形象,實質在宣揚。不論你是昧了良心掠奪的貪官還是奸商,只要燒香捐助多,都會有求必應,會得到保佑,作惡不受懲罰,繼續升官,發更大的財,在骨子裡是鼓勵、慫恿作惡。這與佛教的教義精神完全對立,是醜化、褻瀆佛教。導遊的解說,強烈地體現著一種旅遊文化,但這是十足的糟粕文化、垃圾文化;而且“喉舌”們也常常為之大肆宣傳,推波助瀾。這對樹立良好道德風尚極為不利,對照“五四”新文化的精神,是封建文化毫無阻擋、堂而皇之的復辟,並有鋪天蓋地之勢。
這能單怪導遊們的解說宣傳嗎?恐怕不能。這決定於一些地方政府開發旅遊的指導思想,有些領導把旅遊帶動其他行業消費創造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