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會劈篾編籃編畚箕、魚簍之類的竹具,取自家之料,做了自用。其中自有手藝好的,在農閒時還編上一批,作為副業,挑到街上去賣。“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代,我家鄉小鎮鬧過這樣一個笑話:有個農民挑了幾十只竹籃上集市賣,為了兜售,向人們宣傳他的籃質量好,謊稱早上一到這兒就賣掉十來只。哪知流動巡查的稅務員正好站在旁邊,便拿出隨身帶的稅票,叫他按賣出的十隻籃子納稅……當地原有句譏笑的套話:“吹牛不用交稅”,這事後來被人總結為:“看,這吹牛不是照樣要納稅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質匱乏,早上買肉都得在食品公司開門前先排隊,開始以先來後到排成長條隊伍,後來人們實踐出智慧,改用各自的籃子排隊,人便可以先離開去做別的事。因為人不在而籃被調換到後位置的事也常常發生,也總少不了一場爭吵,有時甚至還拉拉扯扯推推搡搡。
想起竹籃(2)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飢餓逼得許多人不得不去做“賊”。在春天青黃不接時,我母親為了一家四口有填肚子的,也跟同三四個年齡相仿的中年女人結伴,半夜各帶著一隻大江竹籃,去鎮外集體的田裡去偷了兩次紫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