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越近,成為不能須臾分開的情侶。
1931年夏天,老舍回北京度假時,由羅常培做媒,與胡絜青舉行了結婚典禮。婚後他們來到濟南,開始了較為清貧,但卻和諧美滿的新生活。在他們相伴相依的35年中,胡絜青不僅很好地履行了老舍的“約法三章”,而且在“約法三章”之外,也做得很出色,成為老舍的一位得力的助手。
奉父母之命的“娃娃親”:茅盾和孔德沚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發表小說《幻滅》時用的筆名。他和夫人孔德沚都是浙江桐鄉烏鎮人。茅盾的祖父經營紙店,孔德沚的祖父開蠟燭坊,都是烏鎮街面上的小商人,彼此的關係處得相當不錯。經人說媒,在茅盾5歲,孔德沚4歲時,兩家定下了“娃娃親”。茅盾的父親思想較為開明,兩家定親後,傳話給孔家,一是不要纏足,二是要讓女孩子讀點書。不料,孔家守舊,沒有允諾沈家的要求。只是在孔德沚大姨的強烈要求下,才放開了已經纏上布條的雙足;但仍恪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沒有讓女兒讀書。
茅盾從北大預科畢業後,於1916年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春節回家時,孔家託人要求儘早辦喜事。茅盾的母親征得了他的同意,就於1918年的春節為他們舉行了婚禮。出嫁前,孔德沚沒有大名,只有乳名“阿三”,茅盾母親就讓兒子按著沈家的“德”字輩,給媳婦取了個名字“孔德沚”,從此“阿三”有了正式的名字,並且開始由茅盾和她母親教她識字。
1921年,茅盾把母親、妻子接到上海來。儘管孔德沚已經生了兩個兒女,但她很有進取心,便到愛國女校讀書。在學校她結識了一些進步女性,積極投身於婦女運動,並於1925年經楊之華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五卅運動中,茅盾夫婦與楊之華奉命來到南京路的先施公司外集結,參加了包圍總商會的活動,直到晚上才回到家裡。
大革命失敗後,茅盾蟄居上海從事文學創作,因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不得出門,孔德沚也無法為黨工作,在家負責料理茅盾的日常生活和抄寫書稿。1931年“一·二八”事變時,商務印書館遭到日寇飛機的轟炸,化為一片灰燼,茅盾的《子夜》手稿被毀。幸好孔德沚在小說脫稿後為《小說月報》抄寫了一份,否則就沒有《子夜》的問世了。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茅盾與妻子孔德沚離開上海,到香港,去新疆,轉移桂林,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孔德沚在極為艱難的環境中,始終賢惠地照顧丈夫、兒女的起居,再苦再累,毫無怨言。
新中國成立後,孔德沚遵照周恩來“照顧好茅盾同志”的指示,沒有參與社會工作。她親自上菜場買菜,燒菜做飯,洗碗洗衣,打掃衛生,竭盡全力照顧好茅盾的起居,以便使茅盾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國的文化建設中來。
沒有親自儲存的合影:茅盾與秦德君
20世紀30年代,茅盾在流亡日本期間曾經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婚外戀情,與他相戀的人就是與他一起去日本的女共產黨員秦德君。
秦德君是四川忠縣人,生於1905年,比茅盾小九歲。五四運動爆發時,正在成都上中學的秦德君與兩個女同學一起,帶頭剪成短髮,用以表示與舊傳統的決裂。她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被鄧中夏派到西安,以教書做掩護,做黨的秘密工作。大革命失敗後,她失掉了組織聯絡,輾轉來到上海,投奔在平民女校讀書時的老師陳望道。她想到蘇聯去,陳望道建議她先去日本設法找到那裡的*組織,辦理去蘇聯事項。
當時,被蔣介石下令通緝的茅盾流亡到上海,不敢外出,終日躲在家裡寫小說,以便賺稿費餬口。有一天,陳望道來看望他,發現他形容憔悴,精神不振,建議他到日本休養一段時間。茅盾夫婦覺得這樣也好,就委託陳望道代辦了去日本的手續。陳望道告訴他,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秦德君女士。幾天後,茅盾到陳望道家會見了秦德君。茅盾在上海平民女校教過書,對秦德君似乎還有點印象。他們商定了行程,約定了時間。茅盾化名方保宗,秦德君化名徐舫,在1928年7月初的一天,就登上了上海開往神戶的日本商輪。
到東京後,秦德君住進中華女生寄宿舍,茅盾住進本鄉館。兩地相距不遠,他們經常有機會見面談心。特別是秦德君的生活經歷豐富而坎坷,給茅盾很多創作的靈感。為了維持生計,茅盾開始根據秦德君給他講的自己或朋友的經歷創作小說。這樣,他們日久生情,不久就同居了。1928年年底,茅盾與秦德君移居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