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題。他們從自己做起,從本校做起,對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教材、教法、寫作練習等方面入手,開始提倡講授白話文,打破文言文一統天下的局面,親自編選白話文的新教材,親自寫“文話”,還發動師生在校園荒地上開墾了生生農場;並帶頭捐款創辦了博覽室和利群書店,購買中外名著,南社詩人詩集以及《新青年》、《新潮》等進步刊物,供師生閱讀。他們還開闢博覽室、音樂室、篆刻室、修建戲臺,組織師生演出文娛節目和遠足等。這些措施擴大了學生的眼界,使得他們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他們還在北大《新潮》上發表了對教育改革的評論《今日中國的小學教育》、《小學教育的改造》等論文,受到教育界的重視。
他們在角直的實踐,使得古鎮角直洋溢著新鮮的氣息。他們在角直鎮第五高小執教期間對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最初嘗試,是我國教育改革史上不可遺落的一筆財富,也是他們友情的見證。
扶植與關懷:巴金與羅淑
巴金與羅淑都是四川成都人。羅淑本名羅世彌,生於1903年,年長巴金一年。他們相識於1929年的秋天。當時羅淑的未婚夫馬宗融從法國回來,將羅淑從四川接到上海,準備去巴黎結婚。此時巴金已從法國回到上海,在寶光裡見到了這對未婚夫婦。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馬宗融夫婦回國,馬宗融在復旦大學任教,羅淑在上海郊區南翔立達學院教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