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論承繼之不近人情》,筆名鐵兒(29期),胡適從他三哥繼珍伯,人格被扭曲的痛苦事實,演繹出人權的不可侵犯的人道主義精神,持續到以後他的“無後主義”、“社會不朽”觀的形成。此文是為雛形。
同在29期,還發表胡適的詩作《上海電車大橋望黃浦》(冬心)、《贈別湯保民》(適之)、《電車間》(蝶)、《愛情之動情》(適盫)。
《軍人美談》筆名適盫、《飲食上的科學》筆名適廣(均第30期)。
《縫衣歌》、《軍人夢》,筆名鐵兒,均譯詩(第31期),後者七言詩長歌。
《中國愛國女傑王昭君傳》,鐵兒(第33期),熱情謳歌昭君出塞和親,為邊境安寧、民族團結作出重大貢獻的愛國行為。此篇與《女傑貞德傳》,堪稱宣傳婦女解放運動的姐妹篇。同期還有翻譯小說《新偵探譚》,筆名蝶兒。
同期還有雜感《上海百話(一)》,筆名蝶兒;詩《寄鄧佛衷日本》、譯詩《驚濤篇》,筆名均鐵兒。
胡適從1908年11月24日起結合時事新聞,針砭時風,發表《白話》社說系列,到1909年1月2日,共4篇。《白話(一)愛國》,社說,筆名鐵兒(第34期),大聲疾呼,“一個人本分內第一件要事,便是愛國”,愛國的人“第一件不可忘記,忘記了自己祖國的歷史”,“第二件便要竭力加添祖國的名譽”。體現作者年少淺顯樸素的愛國思想。
同在34期上,還發表了胡適的《對於中國公學風潮之感言》(騂),翻譯格言《金玉之言》(鐵兒,至第38期續完),《讀〈漢書〉雜記》(鐵兒,至第35期續完)。
上海,換了四個學校,追求進化論。“適者生存”,取名胡適(6)
《白話(二)獨立》,社說,筆名鐵兒(第35期),論說人唯有自主、努力、鍛鍊成才、鑄造成器,才能有個人的幸福,才能擔負社會的責任,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吃茶記》時評雜感,筆名鐵兒(第35期),記在四馬路石路一家茶園喝茶,大家冷眼拒絕一名滿口斯文的乞丐的乞討。乞丐用詩經中句來對茶客哀嘆,“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胡適由人境悽慘生感慨,悟出“為人在世需要自立”,“求人不如求己”的普通道理。本篇與上篇《獨立》都是胡適“健全與個人主義”的雛形。
《白話(三)苟且》,時評,筆名鐵兒(第36期),痛斥中國人隨便省事,思想懶惰的“苟且”陋習,“是中國歷史的一場大瘟疫,把幾千年的民族精神都瘟死了”。
同在第36期還發表了胡適的時評、新聞《中國人文大恥辱》(鐵兒)、《慰李莘伯被火》(適之)。李是胡適友人,《安徽俗話報》的主筆。
《本報週年之大紀念》,社說,筆名鐵兒(第37期),明白闡述辦這份報紙的五項宗旨:“第一,革除從前種種惡習慣;第二,革除從前種種野蠻思想;第三,要愛我們的祖國;第四,要講道德;第五,要有獨立精神。”
《嗚呼!鑑胡女俠之墓》,時評,筆名鐵兒(第37期),譴責紹興知府殘害革命者秋瑾,並“殺了之後,屍首暴露,不避風日”。又盛讚吳芝英、徐寄塵為女俠收屍造墓的勇敢行為,“從此以後,那西湖之上又添了一塊極為悲慘的紀念,又添一塊極為堂皇的風景。”
《白話(四)名譽》,社說,筆名鐵兒(第38期),主旨是發揮“社會不朽”理論。“小我”將滅亡,“大我”永存社會。引述孔子“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班超“死無所名,非壯士也”的歷史名言,所我們做一個人,“正應轟轟烈烈做一場事業,活的時候,千萬人受他的恩惠;死的時候,千萬人紀念著他的名兒,那才不愧做一輩子的人呢!”
同期又發表詩作《贈意君》(鐵兒)、《贈別詒蓀歸娶》(鐵兒)、《贈別古仲熙歸粵》(鐵兒)、《晨風篇》(譯詩,鐵兒)。
《曹大家〈女誡〉駁議》,胡適這篇長文,至38期連載完,筆名鐵兒。是文對曹大家——班昭的《女誡》所加予中國婦女的封建訓條,逐一加以批駁。這部《女誡》,“姐姐妹妹們大半沒有讀過”,卻是千年來男人藉以來“壓制我們的姐姐妹妹”,“把我們中國的女界生生地送到那極黑暗的世界裡去了”。這是中國婦女解放的先聲。
初出茅廬的胡適在《競業旬報》這個有限的天地裡,發表了這麼多的文章,意義是深遠的,誠如他自己所說的,“我不知道我那幾十篇文字在當時有什麼影響,但我知道這一年多的訓練給了我自己絕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