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理,聖人效法天地之道,指百姓看作芻狗一樣,讓百姓隨其性發展,使他們自相為治。天地之間,實在像一具風箱一樣啊!沒有人拉它,它便虛靜無為,但是它生風的本性還是不變的,若是一旦鼓動起來,那風就汩汩湧出了。天地的或靜或動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常以自己的小聰明,妄做主張,固執己見不肯相讓,實在說來,言論愈多,離道愈遠,反而招致敗亡,倒不如守著虛靜無為的道體呢!
“天地不仁”、“聖人不仁”這些令人困惑的言辭,莊子解釋得極為清楚,其義為:
1。老子一貫的道觀:道為萬物之上,其執行時,無私又公正,與基督教所謂的上帝迥然而異。站在中立的立場來說,道似科學之鐵面無私,毫無人情可談。
2。老莊認為:道對萬物皆有仁。在莊子的作品中,孔子的“仁義之教”常在有意無意間遭到他的假攻擊。因為,在無善的世界裡,不知那是“仁”,卻要人們行“仁”,亦不知那是“義”,卻要人們行“義”。
3。莊子強調人類的真愛,優於孔子所說“區域性的人倫之愛”。
一、天地不仁,聖人不仁
許由描述道為他的老師說:“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啊!他像秋天的嚴霜,使萬物凋零,並不以為所行是‘義’;恩澤及於萬世,也不以為‘仁’;他比上古先存而不自以為老;覆載天地,雕刻傘形,而不以為那是技巧。在道中你必會找到他的。”
所以聖人用兵,雖滅了敵國,卻未失人心;恩澤施於後代,非為愛人。……有私親,就不是仁人。(《莊子》內篇第六章《大宗師》)
大道是不能稱述的,大辮是沒有言論的,大仁的仁愛是無心的。因為,道要是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