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發:當我們遇到有關部門提供來的統計資料的時候,能不能不只是把這些資料照抄一遍了事?我們完全可以多下點工夫。
一是解讀。這些數字表明瞭什麼?數字的變化預示著什麼?冷冰冰的數字跟群眾生活有什麼樣的關聯?如果我們自己能夠從這些數字中看出“名堂”來當然更好,我們自己解讀不了,那就向專家去請教好了。
二是挖掘背景。這些數字是怎麼得來的?它的背後一定有多種多樣的綜合因素,包括人的努力、科學得當的措施等。數字的背後,總會挖得出有價值的新聞。
這篇生豬存欄回升的訊息,要是不就數字報數字,而把報道的思路、視野拓得更寬一些,想一想,這些數字後面還有多少的背景可以寫呀:肉價瘋漲,農民不願養豬,政府給養豬農民發放“豬頭補”,母豬也開始上保險了,雲南很多地方為豬建“小區”……這些事兒不都很有新聞嗎?甚至可以再採訪一戶養豬農民,請他談談以前養豬如何虧損,他把母豬都忍痛殺了,現在又如何有了積極性,多養了多少頭豬。選取這麼一個有代表性的“人”來做養豬的新聞,不照樣可以反映出生豬存欄回升的主題?把數字融入這些生動、形象的新聞事實之中,這篇稿件不就做活了?這樣的文章,讀起來一定津津有味。
統計資料就應該這樣來用。這才是地地道道的新聞表達方式。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給財經記者的四點忠告(1)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我們的兩位財經記者浦超和劉娟一起走進我的辦公室。
他們都是很勤勉的記者,在我看來已經相當出色。但他們自己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