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裡,漁人四季住船上,漁人結婚,那新娘的新房是一艘船,船有一塊紅布蓋上,在浪裡波間經久地飄搖。後來漁人始在島上建房,錯落間結構出了青石板的漁村。漁村的人,極會做魚丸子。
樑子島的魚丸子,質地光滑,富彈性,細膩而圓潤,其味道鮮,所以到了樑子島還必須吃魚丸子。好魚丸子是用白魚(江漢一帶稱刁子魚,鄂東南則稱其為翹嘴白)的肉做成的,那要有些許大的白魚,用刀割下兩邊無刺之肉,刮成魚茸,拌上蛋清,用長筷攪劃,劃至十分泡松時再捏其成丸,下於鍋中。鍋又是溫水,魚丸浮其上,此間要不斷做魚丸且同時不住地揚湯止沸,只待整鍋魚丸下好,水沸起鍋,剛剛好。做魚丸子,做魚茸是最重要的工序,從魚身上剔出無刺魚肉後,有三個途徑將魚肉製成魚茸: 一是用攪肉機攪,俗稱半自動化,它是一種不吃力也不討好的高效率加工方法,現在大多數人都採用這個方法,淡化製作過程的悅心效果,唯只圖快些品嚐;二是刀剁法,在砧板上,雙刀起落,咚咚有聲,魚肉在密刀之下漸成軟茸,此法的效率次於機攪法,然質量優於機攪法,手起刀落間,這樣的節拍和韻律,總是給人一個新鮮的感覺;三是刀刮法,取來鮮魚,去其皮,輕輕細刮,颳起的就是極細的魚茸,刮至欲見魚紅,罷。刀刮的魚茸,細極且均,唯其效率低,大約都是在做極品魚丸時採用。那刀,也宜用竹刀,無鐵腥氣息。
吃樑子島上的魚丸子,它有極多的彈性,入口,可以將魚丸子咬破,然咬其不扁,及至最後一塊碎片,仍然是一個有效的彈性單位。用煮魚丸子的水加魚丸子做火鍋,佐一些蘿蔔或豆腐,細細品嚐,彷彿能體味到一種時間的張力,它在火力的催促下,沸騰地跳動,像從鍋底向上發射的鮮美彈丸,起落沉浮,在湯中如生活般的折騰。因此,魚丸子又是一個可資閱讀的丸狀符號,魚丸子也稱做魚圓子,圓子卻是不及丸子之彈性與張力,丸子能夠射出鮮美之味,擊中了誰,誰就終生記住了樑子島。
三
樑子島上有一做魚秘法鮮被外人所知,就是醃製魚。鹹魚臘肉,是鄉土中國的備留美食。樑子島人將其工藝化,把魚醃製成好看好吃的工藝品,確乎是一個創舉。我們大抵都有過類似經驗,愈有味道的鄉土名吃,其工藝流程愈複雜繁瑣,耗時費力勞神。樑子島醃魚看上去是那麼有條理與章法,訓練有素,觀那擺在篾制的簸箕曬著的鹹魚,也一樣有悅目的審美意趣。
細究樑子島的醃魚方法,就發現它與江南的個人化醃製經驗相差甚大,職業醃製的手法要其簡潔與流暢,像殺武昌魚,通常是腹上一刀,背部一刀,腹一刀去內臟,背一刀進鹹鹽。其他魚種如紅尾魚、鯽魚、鯇魚、鯉魚等,皆從背部下刀。曾見島人孟憲華醃製鯇魚,他殺鯇魚只乾淨利索三刀,我私下給它定義為“孟憲華三刀”。先在魚背一刀,從魚嘴一直到達尾部,就整個的開啟了魚的內部,隨後刀尖沿著魚脊骨內側劃下,再沿著魚脊骨的外側劃下,去其臟腑後撒鹽即可,10斤魚約用1兩 6錢鹽。
接下去探問,就發現樑子島人醃製魚的方法幾乎相同,彷彿使的一個生產標準進行標準化醃製。用鹽標準是一個方面, 醃製時間又是一個方面。比如,醃製武昌魚需2小時,中型鯉魚8個小時,時間一到,就把魚拿去湖裡洗淨晾曬。樑子島的醃製魚唯一區別只是各家經營自己的魚品種,有專門醃製紅尾魚及黃尾魚的人家,有專門醃製武昌魚的人家,也有專門醃製鱤魚(鱤魚又名“黃鑽”“竿魚”,古代稱賢鰥魚,屬魚綱鯉科,腹平,頭似鯇而口大,頰似鯰而色黃,鱗似鱒而稍細,大者三四十斤,性情兇猛,捕食其他魚類)的人家。樑子島上醃製好的武昌魚,他們用塊做單位,賣了60條武昌魚要說成賣了60塊武昌魚,看那魚有多扁。
魚宜三吃(2)
樑子島醃製的魚類,乾淨、漂亮,無異味,乾溼相宜,有晶亮閃閃,精緻若魚標本,在樑子島的街上走,滿街擺著醃製魚然聞不到魚腥味。記得以前個人醃魚,總是要加大保險係數,鹽要多加,醃製時間多延展,又是漫漫長曬,所以吃起來是硬如石,鹹如鹽,臭如腐乳,所謂弄巧成拙便不過如此吧。樑子島的醃製魚也可以三吃:一是蒸,佐辣椒油、麻油、茶油、薑絲、豆豉擱飯鍋裡蒸,鹹魚綿軟而臘味外溢,頗令人興奮;二是燜,將鹹魚切塊,油煎至兩面焦黃,投佐料加水燜,綿了起鍋,此味悠長;三是烤,塗了辣椒油和孜然,愈烤愈是香氣四射,魚油旺盛,極誘惑人的吃法一種,它暗合了人類隱藏的漁獵時代的記憶。
武昌魚味甲天下,歷史上卻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