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真正著落點。離開這一真正著落點而談價值,一概是虛構(fiction)。同樣是文化價值,有個別差異。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固然多由社會價值的內化形成,但畢竟在他個人私有經驗裡涵育。當然,他在其個人私有經驗裡涵育的價值,一旦見之於行為,可能受到社會的接受。如果他的價值受到社會接受,那末便是得到社化。於是,他產生大家的事即是他自己的事之感覺。他做公事與做私事一樣認真。在一個群體中,如果大多數人的價值取向相同或輻輳於同一目標,而且又得到種種鼓舞,那末就會發揮巨大的動力。在歷史上,許多劃時代的運動之所以能夠成功,都含有這個必要條件。狂飆時代,明治維新,德意志復興,土耳其復興,工業革進,美國拓殖,辛亥革命,北伐運動,戰後亞非反殖*動,都是顯著的例子。
然而,這一點也不意含著說,一個群體或一個時代大多數人分享的價值,一旦離開了一個一個的個人心靈,尚有一個獨立的實體存在。如果尚有這樣一個獨立的實體存在,那末它是掛在哪棵樹上的呢?如果許多個人整合群體時有共同的價值取向,那末可能表徵而為共同的模式行為,例如,行納粹敬禮,唱國社黨歌,打殺猶太人,爭取生存空間。在這類情形之下,我們說有一個“普遍的心”,這只是一種方便的說法。拆開一個一個的個人的心靈,哪裡去找那樣的一顆心?依此,某一價值在某一時代為某一群體所共享時,我們就說這一價值乃群體價值。價值之這樣的群體性適足以表現其無名性,而且為什麼像是從“良心”發出的。任何價值,當開始內化時,似乎是新的。但是,為時既久,而且前後左右上下的人都是一樣的,這種新異的感覺逐漸消失,而且日漸覺得是“若固有者”。中國文化分子從前之敬皇帝就是如此。因為敬久了,就不成其為問題。人間有些所謂“真理”常常如此。在這種情形之下,價值對個人及群體的支配力,不僅未曾消失,反而增強。因為大家未自覺而視若當然,行之習之而不察之。這是文字前期的社會的一大特色。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礎和特殊形色(1)
各個文化的普同基礎是些什麼,並沒有像太和殿的基石般地擺在那裡歷歷可數。各個文化的普同基礎是藉著觀察、分析、比較及綜合得來。所以,嚴格地說,各個文化的普同基礎是一些概念的建構(constructs)。既然各個文化的普同基礎是一些概念的建構,於是無可避免地牽涉到理論問題。既然概念的建構無可避免地牽涉到理論問題,於是難免有所出入。
我們要追尋各個文化的普同基礎,首先必須找到各個文化共同的“恆常基本單位”。各個文化的恆常基本單位是什麼呢?這是一個基本而又頗難解答的問題。在生物學中,我們可以拿細胞作生物的恆常基本單位。我們拿細胞作生物的恆常基本單位,比拿“一塊肉”或“一段木頭”要方便研究得多。在物理學中,我們拿原子、核子、美遜等等作恆常基本單位。我們拿這些東西作恆常基本單位,在作物理研究時,比拿“一粒沙”或“一斤油”要有結果得多。各個文化的恆常基本單位是什麼呢?現在,有許許多多人士一提到文化,有的把它說成“人文”和“理性”。如果“人文”和“理性”係指文化的全體,那末我們不能由之而知道怎樣的全體形態。如果把“人文”和“理性”作恆常基本單位,那末我們由之建造不出有關文化的任何積極和特定的知識。既然如此,於是它們只是兩個空漠的名詞。可是,正因如此,任何對文化沒有特定知識的人士可以很方便地舞弄它們,而得到孫悟空翻筋斗式的滿足。這樣空漠的有元,顯然不能作各個文化的恆常基本單位。頭腦稍微清楚的人不會這樣玄鬧的。與這種“人文”“理性”說相親近的,還有另一蒙說。這類人士談起文化,給人的感覺是文化像一種氣氛,一股流水,或籠罩著大家而又帶感情的一團煙霧。克里特島上有許多年老的橘樹。當冬天霜降時,橘農放些煙霧來暖護這些橘樹。許多人在心地淒寒且怕見外界真相時,這樣的煙霧對他們是很受用的,可是,他們的眼睛卻因此陷入半盲狀態。人在半盲狀態裡可能產生奇妙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和社會觀。這些個觀可能是偉大文學或悲劇藝術之難得的題材,然而卻不適於作各個文化的恆常基本單位。
各個文化的恆常基本單位是什麼?正如克魯伯等人所說, '38'在一般文化裡找不出像純生物世界那樣基本而又齊一的單位,像細胞、基因(gene)之類。有的文化學家說,特徵(trait),有面對面的關係之小社群,都是構成文化的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