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呀,簡直都快成‘豌豆迷’了!”說完我既高興又疼愛地把女兒摟在懷中。
一年級的這些孩子就是這樣奇怪,他們也許常常不聽家長的勸告,不聽老師的教誨,但他們卻會死心踏地相信一個被作家,或者教育學家虛構出來的,同齡孩子的話。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拿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與“小豌豆”來說吧,小女孩之所以會對“小豌豆”的話深信不疑,是因為“小豌豆”的經歷讓他們產生了共鳴。在《一年級的小豌豆》這部作品中,一開始“小豌豆”也是喜歡玩,不喜歡聽課,但作家們或教育學家們卻讓這個“小豌豆”比現實的孩子成長的略快一些,她很早意識到了她應該學習,並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找到了聽課的樂趣,然後把這些經驗又傳遞給了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們。
“我喜歡玩,我不喜歡學習”這是“小豌豆”曾經說過的話,她說出了所有一年級孩子的心聲。因為這些心靈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鳴,所以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會對“小豌豆”的話深信不疑,進而會按著她所說的話,去尋找“沒有洋娃娃的課堂”的樂趣。
當然,由上述的這個事例我們還可以證明這樣一個觀點:家長的責備和否定,並不能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上學習,相反,它還會使孩子對學習越來越反感。但如果家長能夠理解這些一年級孩子的感覺,並認同他們的感受,或許他們也會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去尋找聽課的樂趣。
一年級的鈞鈞一放學就跟爸爸抱怨:“聽課真沒意思,除了老師一個人能自由活動之外,其他人都得乾巴巴地坐著。”
“是呀,上幼兒園時多好呀,整天玩遊戲,而且還能自由活動。”爸爸放下報紙,認真地對鈞鈞說。
“可學校根本就沒有玩具,而且小學的老師也不會在上課時帶我們玩遊戲!”鈞鈞可憐地說。
“那上課就更沒意思了!”爸爸繼續認同鈞鈞的感受。看到孩子不斷地點頭,爸爸神秘地說:“我小時候我覺得聽課沒意思,還剛剛因為沒勁而故意給老師擾亂呢。但後來,我發現聽課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例如,老師會說‘曰’字減肥之後就變成了‘日’字,就因為老師的這一句話,我一下記住了兩個生字。”停了停,爸爸接著說:“你不妨也認真聽一次課,看能發現有意思的東西嗎?”
第二天,鈞鈞一放學就對爸爸說:“我今天認真聽課了,我也發現聽課真的很有意思,老師說字母‘p’被人打了一巴掌,一轉身就變成了‘q’,我一下也記住了兩個字母。真有意思!”
一年級的孩子喜歡遊戲,喜歡有意思的東西,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一年級孩子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我與老師們的交流中,我發現大多數的小學老師都瞭解一年級孩子的這一特點,而且他們也正在努力使自己所課的內容變得更加有意思。
同時,一年級的孩子是非常感性的,當他們的情緒得到家長的認同,而且他們覺得家長所講的話很有道理時,他們是會按著家長所說的去做的。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鈞鈞,他覺得爸爸所講的話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所以他才會按著爸爸的建議去做。結果,在課堂中,他真得發現了聽課的樂趣。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會令他們恍然大悟。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鈞鈞,當他真得發現聽課的樂趣之後,他們會恍然大悟,同時會非常喜悅。這種美好的感覺會促使他們把“認真聽課就會發現樂趣”的好習慣繼續保持下去。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這些一年級的孩子正在一點點成長。
由此,我總結出了家長引導一年級孩子喜歡上“沒有洋娃娃的課堂”的三個步驟:
一,瞭解一年級孩子的主要特點:喜歡玩,不喜歡學習;例如,家長可以給他們讀,或者跟他們一起讀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讀物,如《一年級的小豆豆》,讓他們感覺到,他們是被人理解的。
二,理解並認同他們不願意聽課的情緒;
三,舉一些例子告訴他們,在課堂中是可以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知識的,引導他們主動去發現聽課的樂趣。
透過這三個步驟,相信家長一定會使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上這種“沒有洋娃娃的課堂”。
三、1~2年級,是孩子自我意識的重要萌發期(1)
什麼是自我意識?
心理學家表示,自我意識就是意識到“自我”存在的能力,自我意識的存在,是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試驗:
他給了猴子們一些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