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3/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母、宗的韻母和聲調為冬注音。反切的產生,是為了補救“讀若”、“直音”等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漢字注音方法的巨大進步,標誌著漢語語音學的開始。
據歷史學家范文瀾研究,音韻學開始於東漢末年,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宣告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反切法的基本原理與梵文拼音字理相同。
註釋21:
天龍八部又稱“八部眾”、“龍神八部”,指佛教天神。是守護佛法的諸天和龍神等八部的合稱。據《舍利弗問經》等載,有天眾、龍眾、夜叉等八種,其中以天眾和龍眾最顯神靈,故常用“天龍”以概括。
需要說明的是,“龍”是梵文,漢文音譯應為“那伽”,佛經中譯為“龍”。它與漢語中的“龍”的概念有相近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
註釋22:
中國古代的音調,有平、上、去、入四種,現代漢語中,“平”分為陰平和陽平兩種,而入聲在普通話裡消失了。其實它在一些方言中還存在,其發聲特點是短促、有力,比如廣東話中的“一”字,還保留有入聲發音的特點。方言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保留了很多史籍中無法記載的內容,比如,潮汕話幾乎就是唐代的官方語言,是研究音韻學的“活資料”。
註釋23:
佛家的塔中藏有經卷,有的是塔中留有洞孔,有的則是在建造時特製空心磚,裡面放置經卷。相傳杭州雷峰塔用的就是空心磚,時人傳說“雷峰塔藏金”,其實是“藏經”的口誤。
很多塔有地宮,藏有經卷、佛像等物。
註釋24:
日本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內歷史古蹟眾多。
古京都仿效古代中國首都形式,舊稱平安京,建於公元794年,平安時代的桓武天皇定都於此,從建立起直到1869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即現在的東京)一直是日本的帝國首都。京都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城,中間為皇宮。
京都有“三步一寺廟、七步一神社”之說,意為此處寺廟極多。據資料統計,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這裡是日本文化藝術的搖籃和佛教的中心。著名的金閣寺就在京都。
註釋25:
一寧(1247年…1317年) 元代臨濟宗僧人,俗姓胡,號一山,台州臨海人。大德三年(1299年),他奉命出使日本,留而未歸,歷任日本建長、圓覺、南禪等寺長老,極受後宇多天皇禮敬。卒後被贈“國師”稱號。
註釋26:
也譯作“室羅伐”、“羅伐悉底”,意譯為“聞者”、“聞物”等。古印度國名。原為拘薩羅國的國都城名,但為了區別其南部的另一個同名的國家,翻譯上以城名代替國名。舍衛國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地河南岸。
當時,以崇佛聞名的波斯匿王曾居住在舍衛國,舍衛城內有祗園精舍,遺址今尚在。傳說釋迦牟尼成佛後,曾在此“25個雨季安居”。7世紀時中國唐朝的玄奘法師曾到過此處。
註釋27:
薩珊(Ssnids,226年~651年)是古代波斯(今伊朗)的一個王朝,又譯薩桑王朝。
薩珊王朝的藝術品以精美的金銀鈿工著稱於世,而其絲織品豪華絢麗,其上繪有鳥獸、狩獵和各種植物紋樣,對拜占庭、埃及和中國都有相當影響。唐代織錦圖案(聯珠紋﹑對鳥對獸紋)﹑金銀器的形制(如八稜帶柄杯﹑高腳杯﹑帶柄壺﹑多瓣橢圓形盤)﹑紋飾(翼獸﹑寶相花﹑狩獵紋﹑忍冬花紋等)就是最具體的反映。
註釋28:
所謂老坑,是指年代既久、素以出產量大且質精而著稱的石材坑口。一般指廣東肇慶端硯的老坑。老坑是端硯石中石質最好、影響最大、價值最高的硯坑。
清代時,兩廣總督張之洞為保護老坑的優質硯石資源,下令封閉老坑,直到1972年,經周總理批准,老坑重新開採。在上世紀90年代,老坑再次封坑。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坑硯石將會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珍貴,所以業界有“黃金有價,老坑無價”的說法。
註釋29:
法常,中國南宋畫家,僧人。號牧溪。生卒年不詳,活躍於13世紀60~80年代之際。擅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人物。其畫於秀逸清冷中透出禪意,有“純是禪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