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女性原型寫進自己的小說。他每天創作10多個小時,愛情是其力量的源泉。革命者盧梭天性靦腆,但對作為長者的華倫夫人的求愛卻猛烈熾熱。粉碎“四人幫”不久,國內放映司湯達的《紅與黑》電視劇,年輕的家庭教師於連與市長的老婆德·萊納夫人偷情故事曾一度在不少人心目中成為法國人男女交往的代名詞。在今天的法國社會,男女緋聞報道得很少,原因是私生活受到法律保護,另外法國的政治文化也不允許用此來攻擊對手。密特朗生前與私生女馬紮里納(Mazarine)在約定的餐館定期碰頭,法國新聞界人人知道,但誰也不做這樣的文章。
說不清是羅曼史的原因還是結果,法國人結婚離婚十分平常。據法國國家統計署(INSEE)統計,法國家庭三成結婚生子,三成結婚無子,三成單親家庭。在組成家庭的6對夫婦中,又有一對屬於未婚同居夫婦。因此,在一個家庭由幾次離婚後的重組也不少見,出現了一家許多半兄半妹(Demi�frère, Demi�soeur),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叫的“乾哥、乾妹”。因為法國人婚姻複雜,在巴黎社交場合切記不要貿然問對方的婚姻情況,對方攜不攜小蜜與所有賓客無關。我們常遇到法國內閣部長攜女朋友和男朋友來使館做客,賓主心照不宣,因為這本來就是別人的私事。然而,說到同居,也並不是國內有些人想像中的朝三暮四,為了經常更換性夥伴。同居的原因很多,有些聽起來幾乎可笑,如對婚姻看法的變化,認為一紙協議沒有意義,愛是相互的,不需要透過法律來約束。也有乾脆怕麻煩,沒有時間去市政府辦手續,等孩子今後長大了結婚時再一起辦;還有一種以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和其伴侶德波娃為代表的男女絕對平等主義,認為婚嫁是不平等的。為什麼男的是娶,女的是嫁?為了消除不平等,乾脆不娶不嫁。這些形形色色的同居者,同居的時間都比較長,有的甚至超過結髮夫妻,如薩特和德波娃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當然,在巴黎呆久後你還會發現,巴黎更是一座獨身者的城市,一座孤獨者的城市。像紐約人一樣,下班回家,開啟電視,看著美國走紅電視劇《性與城市》(Sex and city),結束一天的生活。在巴黎,已婚者又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只佔婚齡人口50%,但其中一半的已婚者又選擇離婚。由於巴黎房租昂貴,又出現了許多所謂“經濟夫妻”,他們共同生活在一起,不是為了愛情,而是為了減少房租等生活費用。為了解決單身貴族的婚姻問題,用來進行婚姻介紹的咖啡館、酒吧則又成為精明商人的賺錢機會,一些從東歐介紹新娘的跨國婚姻介紹所也成為日進斗金的好營生。然而,這種跨國婚姻常常因文化背景的差異,最終使一段段羅曼史以悲劇結束。
需要補充的是,法國人的羅曼史也會發生在同性之間,這在素以文化寬容和多元著稱的巴黎倒並沒有什麼,但讓中國文化薰陶的我委實大跌眼鏡。巴黎藝術圈內同性戀之多,超過我的想像,這些人都極有素養,在高雅的文化崗位上成為法蘭西藝術的象徵,不少還是我的熟人。在巴黎,同性戀每年要舉行一次大*,每次幾十萬人,市長德拉諾埃常常走在前頭,並供認自己是同性戀者。有一次阿根廷駐法國大使與我聊天談到了同性戀問題,他認為這是後工業化社會的生活節奏造成的,因為男人心目中的女人就是自己的母親,而今天的女性徹底解放,像男人一樣工作,像男人一樣待人接物,已失去了母親的溫存與女性的嫵媚。當然,這隻能是他的一家之說,但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羅曼史似乎是一樣的,在社交場合總是有這些如膠似漆的一對對男女鴛鴦,抑或一對對男鴛鴦和女鴛鴦……
浪漫的法蘭西民族(5)
人人都是夜貓子——魔方式的夜生活
法國人的夜生活在是不可思議的,尤其在巴黎。作為外交官,各種應酬的社交活動幾乎都發生在夜晚。如果你再有些好朋摯友,一星期就算交代了。當然,使團是一種特殊的群體,不具典型意義,但巴黎人的夜生活的確聞名遐邇。在使館工作期間,經常要加點班。當我半夜12點離開辦公室時,香榭麗舍大街居然車水馬龍,出現了類似白天交通高峰時間的交通堵塞情況。浪漫的法國人從夜總會、電影院、咖啡館、西餐館裡進進出出,其情形之壯觀,如同世界又回到了白晝。
法國人喜歡外出,夜晚又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在巴黎,有世界最好的時裝展示,有最新的好萊塢電影,有最動聽的歌劇,有世界上最*的夜總會,有最前衛的畫展,有最緊扣時事的國際研討會,也有最國際化的家庭生日晚會。林林總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