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這樣的不穩定,卻還有一些情形是經歷了許多年不改的。其中最可注意的就是約在1878年出現於這顆行星南半球的緯度中部的紅色大斑點,而現在通常被天文學家稱為“大紅斑”。這個巨大的斑點在鼎盛時期,長2.5萬千米、跨度1.2萬千米,足以容納兩個地球,非常容易看到。十年以後它開始消隱,但有時彷彿完全消失了,過些時間又重新明亮起來。這種變化一直持續至今。或許,將來這樣的現象還將持續出現。人們認為大紅斑是一個高壓區,那裡的雲層頂端比周圍地區高得多,也特別冷。在大紅斑的下方還有一塊白色的大斑點則是兩百多年前被注意到的,現在還可以很清楚地被觀測到。
木星的結構
木星的結構還是一個未決的問題。還沒有一種假說可以立刻解釋所有的事實。
也許木星的最可注意的特色就在它的密度之小。木星的直徑約有地球的11倍,因此它的體積要比地球大1 300倍以上,但它的質量卻只比地球的300倍多一點。故而,它的密度就一定要不如地球了,事實它的密度也只比水的大1/3。由簡單的算術就可知道它表面上的重力約為地球表面上的2~3倍之間。在這樣引力之下,我們很可假定它的內部遭了極大的壓縮,而那兒的密度也要比較大的。如果它也是和地球表面一樣由固體或液體物質構成,那我們上述的這些情形就一定可靠了。單從事實做結論,它的外層應該是由氣狀物質構成的。
除了這顆行星變幻莫測的形貌可以作為它有包圍的大氣的證據外,我們還有一個極可靠的證據來自它的自轉規律——我們發現木星跟太陽有一點相同,它的赤道部分自轉週期比北緯中部地方的自轉週期短,雖然它繞的圈子更長。赤道附近與緯度中部的自轉時間之差約為5分鐘。這就是說,赤道部分在9小時50分鐘內自轉一週,緯度中部則要9小時55分鐘才能自轉一週。這就等於這兩部分的速度的差是約每小時320千米;假如表面是液體或者是固體的,似乎絕不會有這種情形的——這一猜測已經被和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幾乎同時接近木星的“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證實了。
木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及少量的甲烷、水、氨組成。這與形成整個太陽系的原始的太陽系星雲的組成十分相似。來自“伽利略”號的木星大氣資料只探測到了雲層下150千米處,所以說,關於木星內部結構的探測還很有限。目前的推測是:這顆行星有一固體的冷的中心核,相當於10~15個地球的質量,核的密度也許可以和地球或其他固體行星相比。核心上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金屬氫的形式存在。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類似於太陽的內部,不過溫度低多了。木星內部壓強大約為4 000億帕斯卡。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木星的衛星(1)
當伽利略第一次把他的小望遠鏡指著木星時,他高興而驚訝地發現了它有四顆小小的伴侶。他一夜一夜地守望下去,發現它們都圍繞著中心體轉,正像行星繞太陽(值得注意的是,太陽中心說在當時是未被公認的學說)一樣。這種與哥白尼的日心理論非常相似的結構很有力地支援了日心說。
這些小天體可以用普通的天文望遠鏡甚至廉價的玩具望遠鏡看見。有人甚至宣稱曾經不借助任何工具,用肉眼就曾經成功地觀測到了它們。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它們一定是和肉眼所能看見的最小的星一樣亮——但木星的光輝太強了,這才給肉眼觀測這4顆木星衛星帶來了困難。
雖然木星的4顆衛星有名字叫Io,Europa,Ganymede,Callisto,但平常卻依它們離行星遠近來稱呼它們。木衛二比我們的月亮小一點,木衛一卻較之稍大一號。木衛三、木衛四的直徑有5 100千米,比月亮約大50%;這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甚至比水星還要大。可是由於它們離太陽的距離比日月距離遠了5倍,4顆聯合起來照在木星上的光還沒有地球上月光的三分之一。並且和月亮永遠以一面對著地球類似,這些衛星也都永以同一半球對著木星——換句話說,它們自轉與公轉的週期相等。
1892年以前大家只知道這4顆衛星,後來巴納德在裡克天文臺發現了第五顆,比前4顆更接近木星,也更暗淡得多。它在不到12小時的時間內,就繞木星一週,這是除了火星內層衛星外已知的最短公轉週期,但這還是比木星的自轉週期長一點。而原先4顆衛星中最內的一顆,也就是木衛一,它的公轉週期是1日又18.5小時。而最外一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