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多顆直徑約1千米的小行星任何一顆一旦撞擊地球,將帶來毀滅性威脅。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平均幾千萬年發生一次滅絕人類的撞擊,平均每十幾萬年發生一次危及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生命的撞擊,平均100年發生一次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爆炸當量相當於500到1 000顆廣島原子彈。幸好月亮和木星都是地球的天然保護傘,它們阻止了許多小行星小天體接近地球。
對小行星的防範工作包括建立起空間監測搜尋網、努力去尋找尚未發現的近地小天體、測定這些天體的精確執行軌道等方面。面對小行星對地球的可能威脅,美國宇航局制定了一個“太空監視計劃”,準備製造一個小行星自動發現器,攜帶182厘米的反射望遠鏡,把絕對星等在18等以上的阿波羅型小行星全部找到。
另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1985年開始實施施密特CCD小行星計劃,使用河北省興隆觀測基地60 / 90厘米施密特望遠鏡對小行星進行巡天觀測。1995年開始的“近地小行星追蹤計劃”由美國GPL和美國空軍合作,使用美國空軍在夏威夷毛伊島地面電子光學深空監測站。1996年3月26日,羅馬成立了一個“太空防衛基金會”,由各國在近地小行星領域工作的一些知名天文學家組成。這個基金會準備在全球範圍內組成專用的望遠鏡觀測網,對近地小行星和彗星進行系統搜尋和監測。
美國宇航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觀測和研究小行星的本質方面,是純鐵的多還是石鐵混合的多,然後採取對策。一旦發現大約10千米的小天體有可能撞向地球,而且軌道越來越低了,這時候可以採取措施,放置太陽能帆板或大型火箭發動機,人為改變它的軌道,把近地小行星推離原來軌道。
木星及其衛星
木星是全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就算第一的“巨人行星”。它確實在外形和質量上都要比所有其他行星合併起來還要大3倍。但與我們星系中央的巨大發光體比起來,還是遠不可及的,即使是木星這樣的龐然大物,也還不到太陽的千分之一。
在它的衝時(每年約遲一月——也就是13月一衝),這顆行星很容易在晚間天空認出它的光彩與顏色。它那時是全天上星狀物體中除去金星之外(有時候火星也會比它亮)最明亮的一顆,它和火星很容易分辨,因為它是白色的。如果我們用一架最小的望遠鏡,甚至用很好的普通望遠鏡來看它,就可立刻看出它不是一顆星似的點子,而是很不小的一個球體。我們還可見到有兩道類似暗影的帶子橫在圓面上,這是二百多年前惠更斯注意到並且畫出來的。用更大的望遠鏡看來,這些帶狀物就化成斑駁陸離的雲狀物,而且它們永在變化,不僅是每月不同,甚至每夜不同。每夜以及每小時仔細觀測它們的情況,就可發覺這顆行星在約9小時55分鐘內繞軸自轉一次。因此天文學家可以在一夜中看到它的全部表面輪流出現到眼前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木星的斑紋,與10年前所看到的已經有了不少的區別。原因是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無意間闖入了木星的勢力範圍,被木星的引力吸引,並在1994年7月撞上了木星。這一次巨大的撞擊大大地改變了木星表面的形象。
這顆行星有兩個特色會立刻引起有望遠鏡觀測者的注意。其中之一是圓面上光度並不平均,漸到邊緣光度漸陰暗,光在近邊緣處看來並不耀眼,而是柔軟地散開了。從這方面說,它的情形與火星及月亮恰成對照。這邊上的陰暗通常認為是由於圍繞這顆行星的厚密的大氣所造成的。
另一特色是這顆行星的形狀——木星並不是正圓形,它的兩極較為平扁,如同我們的地球,但遠甚於地球。在別的行星上的觀測者是很難發現地球與正圓球形之差的。木星的顯著的扁率是由於它繞軸自轉速度快使它的赤道部分凸起來了。
木星的可見的表面
在望遠鏡中所見的木星狀貌同我們大氣中所見的雲一樣多變。那上面常有延長的雲層,其形成的原因也顯然和我們大氣中雲層的來歷一樣——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在這些雲中間,常可見到白色圓斑。那些雲的顏色有時是淡紅的,尤其是近赤道的部分。在赤道南和北的緯度中部區域的雲是最暗最清楚的。就是這兩處的雲在小望遠鏡中呈現兩條黑帶。
木星的外觀幾乎在每一點上都和火星大不相同,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完全沒有固定不變的外貌。火星圖可以精確地畫出來並且經一代代人的驗證,可是要畫這樣一幅永久的木星圖卻完全不可能。
雖然木星表面